下列有關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錯誤的是
A、隔離阻斷種群間的基因交流,意味著新物種形成
B、自然選擇導致有利變異不斷定向積累
C、人為因素和物種入侵都可能改變生物進化的速度和方向
D、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趨勢能反映生物進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遺傳變異的方向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實驗地塊 | 植株表現型及其比例 |
X | 甲種子:乙種子:丙種子≈6:3:1 |
Y | 甲種子:乙種子:丙種子≈3:6:1 |
Z | 甲種子:乙種子:丙種子≈3:3:4 |
A. | 一年后不同棲息地各種植物種子比例不同,反映了甲、乙、丙三種植物該年的出生率不同 | |
B. | X實驗地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 |
C. | 若環境條件不變,預測幾年內Y實驗地塊甲植株的數量將會增加 | |
D. | 若環境條件不變,預測Z實驗地中的丙植物種群數量變化將呈“S”型曲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湖南師大附中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卷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切葉蟻中體型較大的螞蟻將葉片咬下運回巢穴,交給體型較小的螞蟻咬成小片,后者再交給體型更小的螞蟻咬成更小的片。以此類推直至葉片被咀嚼為糊狀,然后切葉蟻將葉糊平鋪在巢穴中“養殖”真菌。真菌可以分解葉片中堅韌的組織,切葉蟻則以真菌為食。切葉蟻體表覆蓋一層鏈霉菌,該菌可抑制本巢穴真菌寄生物的大量繁殖。由此能得出的推論是
A、“植物→真菌→切葉蟻”構成一條捕食食物鏈
B、體型大小不同的切葉蟻間存在互利共生的關系
C、該生態系統的各種生物組分之間完成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D、螞蟻能長期控制巢內真菌寄生物是共同(協同)進化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湖南師大附中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卷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種新型變異病毒,包含有禽流感、豬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同時擁有亞洲豬流感和非洲豬流感病毒特征,是一種之前從未在人和豬身上出現過的新型流感病毒。下列人體對流感的免疫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由于流感病毒可以通過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導致遺傳物質的變化,而且變異頻率比其他生物高,導致之前研制的疫苗無效
B、抗體只能作用于細胞外的禽流感病毒,不能作用于細胞內的禽流感病毒
C、一旦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體,記憶B細胞就會迅速增殖分化
D、效應T細胞能直接作用于流感病毒,導致流感病毒的裂解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湖南師大附中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卷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研究者探究不同光照強度條件下,兩種不同濃度CO2對某種藍藻生長的影響,結果如右圖所示。下列關于實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和“”分別表示高濃度和低濃度CO2下的測量結果
B、若相同條件下測量O2釋放量,可得到相似的實驗結果
C、低光強時,不同的CO2濃度對干重增加的影響不顯著
D、高濃度CO2時,不同的光強對干重增加的影響不顯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南省高二上10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模擬中心法則的一些過程,下列有關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該過程發生的基本條件是模板、原料、能量和適宜的溫度和pH
B.模擬的過程可以在任何生物體內發生
C.判斷該過程的類型可以從模板、原料以及產物三方面考慮
D.甲是RNA,乙為蛋白質,此過程為翻譯,發生的場所是核糖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南省高二上10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下圖表示人類某單基因遺傳病的系譜圖。假設3號與一正常男性婚配,生了一個既患該病又患苯丙酮尿癥(兩種病獨立遺傳)的兒子,預測他們再生一個正常女兒的概率是
A.9/16 B.3/16 C.2/3 D.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