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地塊 | 植株表現型及其比例 |
X | 甲種子:乙種子:丙種子≈6:3:1 |
Y | 甲種子:乙種子:丙種子≈3:6:1 |
Z | 甲種子:乙種子:丙種子≈3:3:4 |
A. | 一年后不同棲息地各種植物種子比例不同,反映了甲、乙、丙三種植物該年的出生率不同 | |
B. | X實驗地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 |
C. | 若環境條件不變,預測幾年內Y實驗地塊甲植株的數量將會增加 | |
D. | 若環境條件不變,預測Z實驗地中的丙植物種群數量變化將呈“S”型曲線 |
分析 取數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種植物的種子均勻混合,再平分為三組,分別種植于X、Y、Z三種棲息地中的實驗地塊,結果各實驗地塊中三種植物所結種子數不同,說明甲、乙、丙三種植物當年的出生率不同.
碳在無機環境和生物群落之間是以二氧化碳形式進行循環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機物形式存在.大氣中的碳主要通過植物光合作用進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過動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燒等方式可以回到大氣中.
解答 解:A、一年后不同棲息地各種植物種子比例不同,反映了甲、乙、丙三種植物該年的出生率不同,A正確;
B、X實驗地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B正確;
C、若環境條件不變,預測幾年內Y實驗地塊中乙的數量逐漸增加、甲和丙的數量逐漸減少,C錯誤;
D、若環境條件不變,預測Z實驗地中的丙植物種群數量變化將呈“S”型曲線,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種群的數量變動、生態系統的功能,要求考生能夠識記種群的特征,識記物質循環的概念,掌握能量流動的特點和去向,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質組成 | |
B. | 真核細胞的葉綠體和線粒體中均含有RNA | |
C. | 細胞間的信息交流都依賴于受體蛋白 | |
D. | 正常狀態下,溶酶體對動物細胞自身結構也有一定的分解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雞的成熟紅細胞轉錄的主要場所是細胞核 | |
B. | B淋巴細胞形成漿細胞的過程只有轉錄和翻譯過程 | |
C. | 同一個體不同細胞轉錄形成的mRNA有部分是相同的 | |
D. | 相同的mRNA翻譯出的蛋白質不同,可能是翻譯后進行了加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第三營養級流向第四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frac{③+④}{②})×100%$ | |
B. | 圖中④包含了次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 | |
C. | 由于生產者所含能量最多,所以積累在體內的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質也最多 | |
D. | 在人工飼養的高密度魚塘中初級消費者獲得的總能量往往大于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湖南師大附中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卷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錯誤的是
A、隔離阻斷種群間的基因交流,意味著新物種形成
B、自然選擇導致有利變異不斷定向積累
C、人為因素和物種入侵都可能改變生物進化的速度和方向
D、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趨勢能反映生物進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遺傳變異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