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表示三個通過突觸連接的神經元,F于箭頭P處施加一強刺激.假定經過一定時間T測得圖中各點的動作電位,其時間可能值記作Ta、Tb、Tc、 Td、Te(對應各點);又測得a、b、c、d、e各點距刺激點神經纖維總長分別為Sa、Sb、Sc、Sd、Se。 若興奮在不同神經元上傳導的速率相同,則下列關系式中正確的是
A.(Se- Sd)• (Td - Te) =(Sd- Sc) • (Te - Td)
B.(Se - Sd) . (Ta - Tb) =(Sa - Sb)• (Te -Td)
C.Sb • Td = Sd • Tb
D.Sc • Tb = Sb • Tc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安徽省高二下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有關PCR技術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PCR技術的原理是DNA雙鏈復制
B.PCR擴增中必須有解旋酶才能解開雙鏈DNA
C.PCR是一項在生物體外復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術
D.利用PCR技術獲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寧夏石嘴山第三中學高三下第四次模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動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敗葉為食。為探究蚯蚓對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實驗。
(1)用樣方法調查白樺植物的種群密度時,為盡量減少實驗誤差,保證數據的科學性,應注意做到_____ ___________。從生態系統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屬于_____________,從生態系統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為促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選擇4個樹種的葉片做了不同處理,于6~9月進行了室外實驗。每種葉片置于兩個盆中,與土壤混合均勻,將數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飼養,統計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結果如下表。單位體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處理 | 蒙古櫟 | 楊 | 紅松 | 白樺 |
未分解葉 | 2.44 | 5.94 | 4.79 | 7.30 |
半分解葉 | 7.20 | 9.42 | 8.71 | 5.23 |
①為排除蚯蚓個體差異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實驗所選擇蚯蚓要___________,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動物和微生物對實驗的影響,應該在實驗前對土壤進行___________處理。
②據表分析,蚯蚓對半分解葉的消耗量明顯________未分解葉的消耗量,在不同葉片中,對___________最為喜好。
(3)依據上述實驗分析,若在紅松林和蒙古櫟林中種植一些楊樹,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數量和種類,從而增加整個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西師大附中高三下第三次模擬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生命活動調節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
A.大腦對脊髓的調控,體現了神經活動的分級調節
B.神經遞質發揮作用導致突觸后膜興奮,這是正反饋調節
C.下丘腦分泌TRH作用于垂體,體現了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
D.甲狀腺激素作用于垂體和下丘腦,這屬于激素分泌的負反饋調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西九江高三下第三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果蠅是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但Y染色體上沒有性別決定的基因,只決定精子的生殖力。性別由性指數(X染色體的條數與染色體組數之比X :A)決定,X :A = 1的個體發育成雌性表型,X :A =0.5的個體發育成雄性表型。請回答:
(1)XXY個體的性別是________________,XO個體的性別是________________。
(2)果蠅的眼色遺傳為伴性遺傳,伴性遺傳是指控制性狀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所以遺傳上_______________相關聯,F有一只白眼雌果蠅(XaXa)與一只紅眼雄果蠅(XAY)雜交,后代雄果蠅的表現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摩爾根的合作者布里吉斯發現,在(2)雜交的子—代中,2000—3000只紅眼雌果蠅中會出現一只白眼雌果蠅,同樣,在(2)雜交的子一代中,2000—3000白眼雄果蠅中會出現一只紅眼雄果蠅。對此現象,甲推測是基因突變引起的,乙推測是基因重組引起的,丙推測是染色體變異引起的,你認為哪位的推測最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支持哪位,就請你幫助他(她)寫出上述(3)中白眼雌果蠅和紅眼雄果蠅最可能的基因型。白眼雌果蠅______________,紅眼雄果蠅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蘇省四校高三5月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面是將乙肝病毒控制合成病毒表面主蛋白基因HBsAg導入巴斯德畢赤酵母菌生產乙肝疫苗的過程及有關資料,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1 巴斯德畢赤酵母菌是一種甲基營養型酵母菌,能將甲醇作為其唯一碳源,此時AOX1基因受到誘導而表達[5'AOX1和3'AOX1(TT)分別是基因AOX1的啟動子和終止子]。
資料2 巴斯德畢赤酵母菌體內無天然質粒,所以科學家改造出了圖1所示的pPIC9K質粒用作載體,其與目的基因形成的重組質粒經酶切后可以與酵母菌染色體發生同源重組,可以將目的基因整合于染色體中以實現表達。
(1)如果要將HBsAg基因和pPIC9K質粒重組,應該在HBsAg基因兩側的A和B位置接上 、 限制酶識別序列, 這樣設計的優點是避免質粒和目的基因自身環化。
(2)酶切獲取HBsAg基因后,需用 將其連接到pPIC9K質粒上,形成重組質粒,并將其導入大腸桿菌以獲取 。
(3)步驟3中應選用限制酶 來切割重組質粒獲得重組DNA,然后將其導入巴斯德畢赤酵母菌細胞。
(4)為了確認巴斯德畢赤酵母菌轉化是否成功,在培養基中應該加入卡拉霉素以便篩選,轉化后的細胞中是否含有HBsAg基因,可以用 方法進行檢測。
(5)轉化的酵母菌在培養基上培養一段時間后,需要向其中加入 以維持其生活,同時誘導HBsAg基因表達。
(6)與大腸桿菌等細菌相比,用巴斯德畢赤酵母菌細胞作為基因工程的受體細胞,其優點是在蛋白質合成后,細胞可以對其進行 并分泌到細胞外,便于提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蘇省四校高三5月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研究者選取南瓜幼苗進行了無土栽培實驗,左下圖為幼苗細胞內某些生理過程示意圖,右下圖為該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圖,請分析回答相關問題。
(1)圖1中能產生[H]的過程有 (用數字序號表示),過程②進行的場所是 。
(2)圖2 A點時葉肉細胞中O2的移動方向是 ,此時圖1中的 (用數字序號表示)過程正在進行。
(3)據圖2分析,光合酶對溫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對溫度的敏感度 ,溫室栽培該植物,為獲得最大經濟效益,應控制的最低溫度為 ℃。
(4)圖2中,限制AB段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圖中 點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的兩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蘇省四校高三5月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變異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基因突變不一定改變生物的表現型
B.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一般發生在有性生殖的過程中
C.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不一定是二倍體
D.染色體的結構和數目發生改變都屬于染色體變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噬菌體進行過程②為自身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 |
B. | 能進行過程③的生物細胞中只有核糖體這一種細胞器 | |
C. | ②和④過程只能發生于不同細胞中 | |
D. | 過程①只能在植物細胞的葉綠體中進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