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兔的白毛與黑毛是一對相對性狀 | |
B. | 隱性性狀是指生物體不能表現出來的性狀 | |
C. | 基因型不相同的生物,表現型可能相同 | |
D. | 純合了和雜合子的雜交后代都會出現純合子 |
分析 1、表現型是生物的性狀表現,基因型是與表現型有關的基因組成,表現型是基因型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2、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
3、一般來說雜種子一代表現出的性狀是顯性性狀,未表現出的性狀是隱性性狀.
解答 解:A、兔的白毛與黑毛是一對相對性狀,A正確;
B、隱性性狀是指在顯性純合與隱性個體雜交,子代中表現不出來的性狀,B錯誤;
C、基因型不相同的生物,表現型可能相同,例如:AA和Aa個體的基因型不同,但表現型相同,C正確;
D、純合了和雜合子的雜交后代都會出現純合子,如AA和Aa雜交后代有純合子,也有雜合子,D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基因的分離定律、性狀的顯隱性關系以及基因型與表現型之間的關系,意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運用,難度適中.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西大學附屬中學高一下期中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回答下列與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有關的問題∶
(1)在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采用的實驗方法是 。具體是用32P和35S分別標記 。
(2)若要大量制備用32P標記的噬菌體,需先用32P的培養基培養 ,再用噬菌體去感染 。
(3)上述實驗中, (填“能”或“不能”)用15N來標記噬菌體的DNA,理由是 。
(4)實驗中,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一段時間后,用攪拌機攪拌,然后離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檢測上清液和沉淀中的放射性。預期的實驗結果是 。實驗中攪拌的目的是 。某同學嘗試對該實驗進行改進,將攪拌這一步改為超聲震蕩,其余條件相同。改進后實驗結果與預期結果基本一致,但與未改進前結果相比,上清液中 32P占初始標記噬菌體放射性的比例有所增大,可能原因是 。
(5)新合成的噬菌體的DNA與蛋白質外殼,組裝出很多與親代一模一樣的子代噬菌體,其遺傳情況
(填是或不)符合孟德爾的遺傳規律。
(6)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證明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毓文中學高一上期末考試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肌細胞內的肌質網是由大量變形的線粒體組成的,由此可推測肌質網的作用是( )
A.增大細胞內的膜面積
B.某些大分子物質的運輸通道
C.有利于對肌細胞的能量供應
D.與蛋白質、脂質和糖類的合成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毓文中學高一上期末考試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質壁分離及復原的實驗過程中,可以看到液泡的顏色開始逐漸變深,后來又逐漸變淺,下列能夠反映在此過程中細胞滲透吸水能力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毓文中學高一上期末考試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物質轉化過程會發生在人體內的是( )
A.H2O中的O轉移到O2中 B.CO2中的C轉移到C6H12O6中
C.O2中的O轉移到H2O和CO2中 D.C6H12O6中的H轉移到C2H5OH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如甲、丙分別表示肝細胞和肌細胞內表達的基因,則乙不應包括血紅蛋白基因 | |
B. | 如甲、丙分別表示線鑿體和葉綠體內的有機物,則乙應包括ATP、葡萄糖等 | |
C. | 如甲、丙分別表示大腸桿菌和酵母菌的增殖過程,則乙應包括RNA的復制 | |
D. | 如甲、丙分別表示細胞分化和細胞癌變的特征,則乙應包括遺傳信息的改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原子、分子、細胞器、細胞 | B. | 元素、無機物、有機物、細胞 | ||
C. |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 | D. | 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