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H7N9亞型禽流感病毒可引起人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該病毒首次侵入人體后,機體不可能發生的變化是( )
A.B細胞的細胞周期變短
B.引起了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C.記憶細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
D.抗體一定不能作用于細胞內的病毒
【答案】C
【解析】
病毒突破人體第一道防線進入機體后,能刺激人體的巨噬細胞、淋巴細胞以及體細胞產生干擾素,殺死病毒。在第三道防線即特異性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中,抗體與病毒結合后,結合物可以被吞噬細胞吞噬降解。T細胞通過直接裂解宿主細胞或釋放淋巴因子等殺滅病毒。
A、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發生增殖分化,其細胞周期變短,A正確;
B、病毒侵染機體會引起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B正確;
C、H7N9病毒首次侵入人體后不存在對應的記憶細胞,C錯誤;
D、抗體不能直接作用于細胞內的病毒,需要借助效應T細胞,后者通過直接接觸病毒感染的細胞使其破裂死亡,釋出的病毒則可被特異性抗體中和消滅,D正確。
故選C。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異花傳粉作物,具有花的顏色(紅、白)、果的性狀(扁、圓)等相對性狀。利用純 合子對該作物進行雜交實驗從而獲得了足量的后代。F2 中紅花:白花=452:348;扁 果:圓果=591:209。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不考慮交叉互換和基因突變) ( )
A.花色遺傳只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
B.花色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C.果的性狀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D.控制花色、果的性狀的遺傳基因一定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生物組織中的有機物的鑒定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
A.選用花生組織樣液,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脂肪時,滴加蘇丹Ⅳ染液呈橘黃色
B.選紫色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觀察DNA和RNA的分布時,分別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染色
C.斐林試劑是含有Cu2+的堿性溶液,可被葡萄糖還原成磚紅色
D.做蛋白質的鑒定實驗時可用斐林試劑的甲液和乙液直接代替雙縮脲試劑A液和 B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碳是最基本的元素,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B.生物大分子就是由許多單體連接而成的多聚體
C.單體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
D.多糖、蛋白質、核酸和脂肪都是多聚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染色體和染色質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染色質主要由蛋白質和DNA組成
B.染色質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
C.念珠藻細胞在進行分裂時能形成染色體
D.染色體和染色質是同一種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狀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基因發生了一個堿基對的替換。下列有關該突變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基因的氫鍵總數一定發生改變
B.該基因表達的蛋白質一定發生改變
C.若氫鍵總數減少了1個,則可能是A/T替換成了G/C
D.若氫鍵總數減少了1個,則可能導致翻譯過程提前終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調查了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結果如下表。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取樣地點 | 取樣時間 | 動物種類及數量 | ||
螞蟻 | 蚯蚓 | 蜈蚣 | ||
溪邊土壤 | 上午10點 | 很少 | 較多 | 非常多 |
晚上10點 | 少 | 多 | 較多 | |
山地土壤 | 上午10點 | 非常多 | 較少 | 較少 |
晚上10點 | 較多 | 少 | 很少 |
A.表中所列出的三種動物均為消費者
B.可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表中土壤動物的種群密度
C.土壤中的小動物沒有垂直分層現象
D.實驗探究了水分和時間對土壤動物分布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 胰島素是一種含有 51 個氨基酸的蛋白質。有關胰島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其含有 C、H、O、N、S、P 等元素
B.胰島 B 細胞中含有胰島素基因對應的 mRNA
C.加熱會破壞胰島素中的肽鍵而改變其空間結構
D.其屬于信息分子,直接參與細胞內的生命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的功能錯誤的是( )
A.糖原:植物細胞的儲能物質B.自由水:細胞中的良好溶劑
C.脫氧核糖核酸:儲存遺傳信息D.胰島素:細胞間傳遞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