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泡菜發酵的實驗原理:
(1)乳酸菌在無氧條件下,將糖分解為乳酸.
(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過程中會引起亞硝酸鹽的含量的變化.
溫度過高,食鹽用量不足10%、腌制時間過短,容易造成細菌大量繁殖,亞硝酸鹽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亞硝酸鹽的含量開始下降.
(3)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原理:在鹽酸酸化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生重氮化反應后,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與已知濃度的標準顯色液目測比較,估算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
解答 解:(1)首先對泡菜汁進行梯度稀釋才能形成不同稀釋度的泡菜汁,因為在加入CaCO3的MRS培養基中,菌落周圍能形成透明圈所以要挑去有透明圈的菌落,然后用平板劃線法分離提純.
(2)從功能上該培養基是鑒別培養基,想要的目的菌是產酸速度快,亞硝酸鹽降解能力強的菌種,故測定pH是篩選出產酸速度較快的乳酸菌.
(3)在鹽酸酸化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生重氮化反應后,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與已知濃度的標準顯色液目測比較,估算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亞硝酸鹽的測定用比色法,測定前需要配備標準顯色液,故篩選的是亞硝酸鹽降解能力強的菌株.
(4)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最主要的特點是沒有核膜包圍的細胞核,它是異養厭氧型生物.
故答案為
(1)梯度稀釋 透明圈 平板劃線
(2)產酸速度較快
(3)鹽酸酸化 玫瑰紅 降解能力強
(4)沒有核膜包圍的細胞核 異養厭氧型
點評 本題考查泡菜的制作,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識記參與泡菜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謝類型,掌握泡菜制作的原理及條件,能理論聯系實際,運用所學的知識合理解釋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均含有鎂離子 | |
B. | 光合色素分布在類囊體膜和葉綠體內膜上 | |
C. | 植物呈現綠色是由于葉綠素能有效地吸收綠光 | |
D. | 葉綠素的含量多少與植物的種類和發育階段有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物只有在個體發育的特定時期才會發生基因突變 | |
B. | 體細胞的基因突變可通過無性繁殖傳給下一代 | |
C. | 細胞分裂間期和分裂期都可能發生基因突變、基因突變的方向是由環境決定的 | |
D. | 利用生長素的兩重性原理制成的除草劑不會導致雜草的基因頻率發生改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不可能在睪丸中同時現察到上面 4 幅圖 | |
B. | 可用 MMMMNNnn 表示 A、B、C 三圖中細胞的基因型 | |
C. | 4幅圖中染色體組數均為2組 | |
D. | 由 D 圖 M、m可知該細胞在之前發生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F1 | 雌性:雄性 | 灰身:黑身 | 長翅:殘翅 | 細眼:粗眼 | 紅眼:白眼 |
$\frac{1}{2}$有眼 | 1:1 | 3:1 | 3:1 | 3:1 | 3:1 |
$\frac{1}{2}$無眼 | 1:1 | 3:1 | 3:1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乙>丙 | B. | 甲>丙>乙 | C. | 乙>甲>丙 | D. | 丙>甲>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鷹屬于次級和三級消費者,占有兩個營養級 | |
B. | 若實行滅蟲滅鼠,一段時期內牧草間的競爭會加劇 | |
C. | Q與(Q1+Q2+Q3)的差值為牧草呼吸作周消耗的能量 | |
D. | 保護鷹和食蟲鳥,利于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