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四個選項中,沒有采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一項是
A.花藥的離體培養得到單倍體植株
B.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獲得多倍體植株
C.基因工程培育的抗棉鈴蟲的棉花植株
D.細胞工程培育“番茄—馬鈴薯”雜種植株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板形成 | B. | 中心粒移向兩極 | C. | 著絲粒一分為二 | D. | 染色質復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山西省等四校高三上第一次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各圖所示細胞均來自同一生物體,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屬于有絲分裂過程的圖是③④⑤
B.細胞①的形成過程:④→③→⑤→②→⑥→①
C.圖①和圖②可能來自同一個初級精母細胞
D.圖③④⑤⑥中都具有同源染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福建省三明市高三普通班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8分)下面是畜牧業生產上培育某種優良種牛的兩種方法,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方法Ⅰ和方法Ⅱ均用到的生物技術有 和 。
(2)用激素處理的目的是使B牛 ,從B牛體內獲得的卵母細胞需要培養到 (時期)才能與精子結合。
(3)A牛的精子必須在B牛的生殖道中經過相應的生理變化后,才能與B牛的卵細胞結合,完成受精作用,這個過程叫作 。卵子受精的標志是在卵細胞膜和透明帶的間隙能夠觀察到 。
(4)生產上常用 期的胚胎進行胚胎移植。若希望同時獲得多個性狀相同的家畜個體,可以使用 技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福建省三明市高三普通班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設計生態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給食物鏈(網)“加環”,右圖就是一種“加環”示意圖,據圖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用殘渣來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
B.用玉米的副產品玉米芯生產木糖醇,可增加經濟效益
C.用蛆蛹排泄物作有機肥還田,運用了物質循環再生原理
D.在離開人的管理條件下,該生態工程仍可以正常運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福建省三明市高三普通班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哺乳動物胚胎發育和胚胎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體外受精完成后即可進行胚胎移植操作
B.胚胎干細胞具有發育全能性,它可發育成新個體
C.卵裂期胚胎中細胞數目在不斷增加,而有機物的總量卻在不斷減少
D.通過胚胎移植產生多個后代的繁殖方式都屬于有性生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遼寧省實驗分校高二10月階段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I、牛的耳型受基因Mm控制,背型受基因Hh控制,兩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體上,且獨立遺傳。牛的耳型和背型兩種性狀的表現型與基因型之間的關系如下表,請回答:
(1)若雜交實驗中,子代有立耳垂背、立耳中垂背、立耳直背,其數量比為1∶2∶1,則親本的基因型組合是__________。
(2)若雜交實驗中,子代有半立耳中垂背、立耳中垂背、半立耳直背、立耳直背,其數量比為1∶1∶1∶1,則親本的基因型組合是: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Ⅱ、家蠶的黑色卵(B)對白色卵(b)為顯性,綠繭(D)對黃繭(d)為顯性,已知這兩對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體上,其中B和b位于第2號染色體上,現有純合黑卵黃繭和白卵綠繭未交配過的雌雄蠶若干,請你設計實驗方案,探究D和d是否也在第2號染色體上。(不考慮基因突變、交叉互換等)
實驗目的:探究D和d是否在第2號染色體上。
方法步驟:
第—步:用上述兩個純合親本雜交得到F1。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統計后代的表現型及比例。
預期結果及結論:
若_________________,則說明D和d不在第2號染色體上。
若_________________,則說明D和d在第2號染色體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遼寧省實驗分校高二10月階段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自由組合,如果F2的性狀分離比分別為9:7、9:6:1和15:1,那么F1與雙隱性個體測交,得到的分離比分別是
A.1:3,1:2:1和3:1 B.3:1,4:1和1:3
C.1:2:1,4:1和3:1 D.3:1,3:1和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高二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傷造成右側下肢運動障礙,但有感覺。該病人受損傷的部分可能在反射弧的
①傳入神經 ②傳出神經 ③感受器 ④神經中樞 ⑤效應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