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鴨喙具有黑、黃、花三種顏色,為探索鴨喙顏色表型的遺傳規律,研究人員利用兩個家系(甲和乙)中的黑喙鴨與某純種黃喙鴨(無色素)為材料設計不同的雜交組合,為鴨的育種提供理論依據。
組別 | 親本雜交組合 | 后代表現型及比例 |
第一組 | 家系甲(黑喙)x純種黃喙鴨 | F1中多數為黑喙鴨、少數為黃喙鴨 |
第二組 | 家系乙(黑喙)x純種黃喙鴨 | F1中多數為黑喙鴨、少數為花喙鴨 |
第三組 | 第一組F1中黑喙鴨 x F1中黑喙鴨 | 黑喙鴨:花喙鴨:黃喙鴨 =9:3:4 |
第四組 | 第一組F1中黑喙鴨 x F1中黃喙鴨 | 黑喙鴨:花喙鴨:黃喙鴨 = 3:1:4 |
?
(1)已知鴨喙色的遺傳與性別無關。上述四組實驗中的第_________組可以判斷鴨喙色由兩對基因控制,符合__________規律。
(2)若控制鴨喙色性狀的兩對基因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生成,B基因可以使黑色素在整個喙部沉積,則第四組親本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推測花喙產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綜合上述信息可知,第一、二組雜交結果的出現可能與家系甲、乙種混有不同基因型的個體有關。據此分析一、二組結果出現的具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組親本中黃喙鴨與第二組F1中花喙鴨雜交,后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和四??? 基因的自由組合??? AaBb和 aaBb??? 花喙鴨具有A基因,能夠生成黑色素;但不具有B基因,因此無法使黑色素沉積在整個喙部,造成喙部黑黃相間,表現為花喙??? 家系甲與家系乙中的鴨大部分為基因型為AABB的純種黑喙鴨;此外家系甲中還混有少量基因型為AaBB的黑喙鴨,家系乙中還混有少量基因型為AABb的黑喙鴨??? 黑喙鴨:花喙鴨:黃喙鴨 = 1:1:2???
【解析】
若鴨的喙色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則F1中不同喙色個體進行雜交,F2最多有兩種表現型,與表中雜交組合三、四呈現的信息不符,說明鴨的喙色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再依據雜交組合三的F2的性狀分離比為黑:花:黃=9:3:4和雜交組合四的F2的性狀分離比為黑:花:黃=3:1:4可進一步推知這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而且黑喙鴨為A_B_。
(1)已知鴨喙色的遺傳與性別無關。上述四組實驗中第三組實驗F2的性狀分離比為黑:花:黃=9:3:4(為9:3:3:1的變式),說明這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此外,第四組的F2有三種表現型的個體,也能說明這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2)結合對(1)的分析可知:黑喙鴨為A_B_,黃喙鴨aabb或aaB_,后代黑喙鴨:花喙鴨:黃喙鴨 = 3:1:4,則親代黃喙鴨aaBb。故B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A基因影響黑色素在喙部的沉積,由此推測花喙(aaB_)形成的原因:能合成黑色素,但色素未能沉積在整個喙部,造成喙部黑黃相間。
(3)已知本實驗親代黃喙鴨的基因型為aabb。分析圖示:aabb與品系甲或乙中的黑喙鴨雜交,F1中有極少數的黃喙鴨,其余均為黑喙鴨,說明品系甲的黑喙鴨中有少量雜合子,其基因型為AABB和AABb。第四組親本中黃喙鴨aaBb與第二組F1中花喙鴨Aabb雜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為AaBb:Aabb:aaBb:aabb=1:1:1:1,后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黑喙鴨:花喙鴨:黃喙鴨 = 1:1:2。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動物和人體都是開放的系統,要維持內環境的穩態并與外界環境相適應,都離不開生命活動的調節。以下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單細胞生物沒有神經調節
B.血漿中滲透壓與蛋白質含量有關,與無機鹽離子含量無關
C.當外界環境的變化過于劇烈或人體自身調節功能出現障礙時,內環境的穩態就會遭到破壞
D.劇烈運動后,乳酸在血液中的含量先增后減,血液中pH相對穩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單鏈RNA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性疾病。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病毒的遺傳物質沒有與蛋白質結合成染色體因此容易發生變異
B.該病毒侵入人體后,可刺激B細胞增殖分化和分泌淋巴因子
C.新冠肺炎患者體內含有能與新冠病毒特異性結合的吞噬細胞
D.新冠病毒增殖所需要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等物質由宿主細胞提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五種反應依次屬于( )
Ⅰ.某人一吃海鮮就出現嚴重的腹瀉
Ⅱ.美國有一個免疫功能異常的兒童,不能接觸任何病原體,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導致其嚴重發病
Ⅲ.流感病毒侵入人體時,有時可作用于紅細胞,使紅細胞成為靶細胞,導致體內產生抗紅細胞抗體,這種抗體也可對正常紅細胞產生作用,導致紅細胞裂解
Ⅳ.人體感染釀膿鏈球菌后,機體產生的抗體不僅向釀膿鏈球菌發起進攻,也向心臟瓣膜發起進攻
Ⅴ.當細菌的外毒素進入人體后,體內產生特異性的抗毒素與之結合,使其喪失毒性
①正常免疫???????? ②免疫缺陷病???????????? ③自身免疫病??????????? ④過敏反應
A.②③①④③?B.④③③②①?C.②①④①③?D.④②③③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遺傳、變異、進化、育種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三倍體香蕉某一性狀發生了變異,其變異一定來自基因重組
B.生物的各種變異均可為進化提供原材料
C.若體細胞的姐妹染色單體上存在等位基因,則說明發生了基因突變
D.花藥離體培養所獲得的新個體一定為純合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鑒定實驗中,有關實驗材料選擇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可用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蒸餾水來鑒定還原糖和蛋白質
B.花生種子含脂肪多且子葉肥厚,是用于脂肪鑒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種子蛋白質含量高,是進行蛋白質鑒定的理想植物組織材料
D.甘蔗莖的薄壁組織富含糖類,可以用于進行還原糖的鑒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不幸遭遇船難后,落水漂流到某個荒蕪人煙的島嶼上,請分析該過程中小明體內發生的生理變化,并回答以下問題:
(1)由于誤飲海水,小明血漿中Na+濃度短時間內升高到一定程度,這使得神經細胞動作電位的絕對值________ (填“變小”、“不變”或“變大”),可能導致人由于過于敏感而產生幻覺。
(2)饑餓狀態下,受___________ (部位)發出的神經的調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動加強,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素)增多,以維持血糖濃度的相對穩定。
(3)雖然荒島條件艱苦,但在短時間內通過_________________調節,小明的內環境仍可處于相對穩定狀態。
(4)長時間饑餓可使人的免疫機能受損。如果蛋白質攝入不足,可損害T淋巴細胞的機能并使吞噬細胞發生機能障礙,從而導致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特異性”、“非特異性”或“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聚羥基脂肪酸酯( PHA)是一種結構多樣化、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廣泛應用于生活、醫藥、農業等多個方面。許多野生型微生物可以天然產生不同種類的PHA。科學家應用基因工程等技術,對野生嗜鹽細菌進行改造, 作為高效生產PHA 的底盤微生物。
(1)基因工程常用原核生物作為受體細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
(2)科學家對嗜鹽菌進行基因改造,使一種嗜鹽菌能夠產生多種PHA,利用的原理是基因控制性狀途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改造需要用到的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HA 在細菌細胞內的積累量可能受到細菌細胞體積的限制。科學家發現,讓細菌的細胞分裂抑制因子SulA 或MinCD基因“過表達”,可以使細菌細胞不能正常分裂而形成纖維狀延長的細菌,以提高細胞 PHA 的積累量。實驗的關鍵是對SulA 或MinCD基因中的______________(填入相關的基因結構)進行改造。
(4)PHA被看好用于開發人工食道、神經導管等醫療材料,研究中可用動物細胞法判斷PHA對細胞的毒性。基本研究思路是:首先使被培養細胞處于_______的環境;將細胞所需的基本營養物質按種類和所需數量嚴格配置成培養基,此類培養基稱為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培養基中還要加入___________,此外,通常還需加入血清等天然成分;在適宜環境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根據變異細胞占全部培養細胞的百分數,可以判斷PHA的毒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為人體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的物質組成和含量的測定數據。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成分(mmol/L) | Na+ | K+ | Ca2+ | Mg2+ | Cl- | 有機酸 | 蛋白質 | |
① | ② | 142 | 5.0 | 2.5 | 1.5 | 103.3 | 6.0 | 16.0 |
③ | 147 | 4.0 | 1.25 | 1.0 | 114.0 | 7.5 | 1.0 | |
④ | 10 | 140 | 2.5 | 10.35 | 25 | - | 47 |
?
?
A. ④屬于細胞內液,因為其含有較多的蛋白質、K+等
B. ②屬于血漿,③屬于組織液,②的蛋白質含量減少將導致③增多
C. 肝細胞中的CO2從產生場所擴散到②共穿過6層磷脂分子層
D. ③與④的成分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