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細胞的內分泌活動的協調有利于維持血糖平衡。
(1)支配胰島細胞的交感神經興奮時,其末梢釋放的去甲腎上腺素促進胰島A細胞的分泌,卻抑制胰島B細胞的分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胰島素可通過作用于下丘腦神經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驗證此現象的實驗思路是:將大鼠隨機分成兩組,一組在其下丘腦神經元周圍施加適量的胰島素溶液,另一組施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測定并比較施加試劑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的濃度。為使實驗結果更明顯,實驗過程中應將血糖維持在比正常濃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稍高”或“稍低”)的水平。
(3)用高濃度的糖溶液飼喂一只動物后,每隔30min檢測其血糖濃度,結果見下表。請在答題卡指定位置的坐標圖上繪制血糖濃度變化的曲線圖,并根據血糖濃度變化在同一坐標圖上畫出胰島素濃度變化趨勢的曲線圖。
時間/min | 0 | 30 | 60 | 90 | 120 | 150 |
血糖濃度/mg·mL-1 | 0.75 | 1.25 | 1.10 | 0.90 | 0.75 | 0.75 |
(4)胰島B細胞含有與病毒相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人體感染該病毒,自身免疫系統在消滅病毒時可破壞胰島B細胞,引起Ⅰ型糖尿病,該病可通過注射胰島素治療。用基因工程技術生產胰島素的主要步驟:獲取胰島素A、B鏈基因,構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其導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腸桿菌,篩選可穩定表達的菌株。
【答案】(1)胰島A、B細胞與去甲腎上腺素結合的受體不同
(2)等體積生理鹽水 稍低
(3)
(4)抗原 含目的基因的表達載體 感受態
【解析】(1)同一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細胞產生不同的效應,說明兩種細胞中的相關受體不同,即胰島A、B細胞與去甲腎上腺素結合的受體不同
(2)依題干可知,該實驗探究的自變量為是否施加適量的胰島素,可知對照組為空白對照,為控制無關變量,對照組應加入等量的生理鹽水;在血糖濃度較低時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故為使實驗結果更明顯(胰高血糖素的變化量更大),應在機體血糖含量比正常水平較低時進行實驗,若胰島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則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濃度不會增加。
(3)繪圖要注意標注橫縱坐標的含義和相應的數值,血糖濃度的變化描點連線,再依據血糖濃度的變化繪出胰島素的變化趨勢。
(4)根據題意可知,機體產生的針對病毒的抗體攻擊了自身胰島B細胞,說明胰島B細胞含有與病毒相似的抗原;在基因工程操作過程中,獲取目的基因后,需構建含目的基因的表達載體,再將其導入受體細胞中,當受體細胞為大腸桿菌時,需先用Ca2+處理使其處于感受態。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8. (2014 •安徽合肥質檢測) 已知小麥的抗病和感病、無芒和有芒是兩對相對獨立遺傳的相對性狀,F用兩種表 現型不同的小麥作親本進行雜交,得到的F1如下表所示:
F1的性狀 | 抗病 | 感病 | 無芒 | 有芒 |
F1的性狀百分比 | 75% | 25% | 50% | 50% |
如果讓F1中抗病無芒與感病有芒小麥雜交,則F2中表現型為抗病無芒、抗病有芒、感病無芒與感病有芒的比例 為()
A. 2 : 2 : 1 : 1 B. 1 : 1 : 1 : 1 C. 9 : 3 : 3 : 1 D. 3 : 3 : 1 : 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甲、乙兩支試管,分別注入3ml漿糊,甲試管注入1~2ml新鮮的小麥淀粉酶濾液,乙試管注入1ml~2ml清水,震蕩后在0°C下放置5分鐘,分別滴入碘液,結果是
A.甲乙都變藍
B.甲乙都不變藍
C.甲變藍,乙不變藍
D.甲不變藍,乙變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豆科植物和固氮菌互利共生,當把它們分開時,兩者的生長都要受到損害,這體現了生態工程的什么原理
A.系統結構功能的原理
B.整體性原理
C.系統整體性原理
D.協調與平衡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分別用β-珠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和丙酮酸激酶(與細胞呼吸相關的酶)基因的片段為探針,與雞的成紅細胞、輸卵管細胞和胰島細胞中提取的總RNA進行分子雜交,結果見下表(注:“+”表示陽性,“-”表示陰性)。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探針 細胞總RNA | β-珠蛋白基因 | 卵清蛋白基因 | 丙酮酸激酶基因 |
成紅細胞 | + | - | + |
輸卵管細胞 | - | + | + |
胰島細胞 | - | - | + |
A.在成紅細胞中,β-珠蛋白基因處于活動狀態,卵清蛋白基因處于關閉狀態
B.輸卵管細胞的基因組DNA中存在卵清蛋白基因,缺少β-珠蛋白基因
C.丙酮酸激酶基因的表達產物對維持雞細胞的基本生命活動很重要
D.上述不同類型細胞的生理功能差異與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為控制野兔種群數量,澳洲引入一種主要由蚊子傳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強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強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種群數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時間。幾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種群數量維持在低水平。由此無法推斷出
A.病毒感染對兔種群的抗性具有選擇作用
B.毒性過強不利于病毒與兔的寄生關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間的協同(共同)進化過程中發揮了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人體淋巴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
A. 在胸腺中發育成熟的T淋巴細胞可參與細胞免疫
B. 效應T淋巴細胞可攻擊被病原體感染的宿主細胞
C. 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都是由造血干細胞發育成的
D. T細胞釋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細胞增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蛙胚胎發育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通過細胞分裂不斷增加細胞數量,并在一定時期發生細胞分化
B.胚胎發育過程中細胞不斷分裂,但不發生凋亡
C.隨著細胞分裂次數的增加,蛙胚的有機物總量不斷增加
D.發育過程中蛙胚從環境中獲得的氧氣和營養物質逐漸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