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關實驗試劑、現象及用途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重鉻酸鉀溶液與酒精反應變為橙色,可用于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物的鑒定
B.甲基綠能使DNA染成綠色,與吡紅一起用于觀察細胞內核酸的分布
C.無水乙醇能溶解葉綠體的色素,可作層析液用于葉綠體中色素的分離
D.斐林試劑與還原糖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適用于西瓜汁成分的鑒定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不相同,第二次產生較強的免疫反應 | |
B. | 不相同,第一次產生較強的免疫反應 | |
C. | 相同,都產生了相同的抗體 | |
D. | 相同,都具有相同的抗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實驗的自變量有突變體的種類和噴施激素的種類 | |
B. | 生長素處理的甲和戊相比,甲的生長速率更大 | |
C. | 生長素和赤霉素都可以促進細胞伸長生長,其關系為協同作用 | |
D. | 赤霉素能明顯提高各突變體的生長速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年河北藁城一中高三開學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DNA、蛋白質與性狀的關系示意圖,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①過程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四種核糖核苷酸為原料合成RNA
B.②過程中需要多種tRNA,不同tRNA所轉運的氨基酸一定不同
C.DNA上某個基因發生了基因突變,不一定會導致蛋白質結構的改變
D.鐮刀型紅細胞體現了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年河北藁城一中高三開學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變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生物變異的利與害是由其生存環境決定的
B.基因突變只有在一定的外界環境條件作用下才能發生
C.兩條染色體相互交換片段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
D.基因重組是指受精作用時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年河北藁城一中高三開學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某二倍體哺乳動物同一個體中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第二次分裂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前期時前者細胞內性染色體的數量是后者的兩倍
B.后者在后期時細胞內存在大小形態相同的同源染色體
C.中期時前者細胞內染色體組數是后者的兩倍
D.著絲點分裂時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核的物質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年河北藁城一中高三開學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用32P標記了玉米體細胞(含20條染色體)的DNA分子雙鏈,再將這些細胞轉入不含32P的培養基中培養,完成了兩次細胞分裂。下列有關判斷錯誤的是( )
A.在第一次細胞分裂的中期,一個細胞中的染色體總條數和被32P標記的染色體條數分別是20和20
B.在第二次細胞分裂的后期,一個細胞中的染色體總條數和被32P標記的染色體條數分別是40和40
C.在第一次分裂完成后,形成的兩個子細胞中染色體上的DNA都是有一條鏈含32P,另一條鏈不含32P
D.在第二次分裂完成后,形成的四個子細胞中含32P的染色體條數是:從0到20條都有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年河北藁城一中高三開學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分析下表,可推測( )
溶液 | 雙縮脲試劑 | 碘液 | 斐林試劑 |
甲 | + | - | - |
乙 | - | ++ | - |
甲、乙混合 | + | + | + |
注:“+”顯色,“++”顯色更深;“-”不顯色。
A.甲溶液含有淀粉
B.乙溶液含有還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用15N標記的脫氧核苷酸可以研究細胞分裂期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的變化規律 | |
B. | 用18O標記H2O和CO2能有力地證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
C. | 用35S標記噬菌體的DNA并以此侵染細菌可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 |
D. | 用14C標記CO2最終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轉移和利用途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