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將適量的小麥種子置于密封的、有適量水的廣口瓶內,在25℃條件下,瓶內 CO2和O2含量變化如圖所示。請回答:
(1)在0~t1期間,廣口瓶內的CO2 有少量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在此期間,廣口瓶內還生成_____,可通過向培養液中滴加溶有_____的濃硫酸溶液加以鑒定。
(2)在t1~t2 期間,瓶內O2 含量降低主要是由種子細胞 進行引起的,該過程進行的場所是_____,此過程中小麥種子吸收的O2轉移到生成物_____中。
(3)若測得t1~t2期間廣口瓶內O2和CO2含量變化比例為2:3,則此時種子細胞內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為_____(假設呼吸底物為葡萄糖)。
(4)t2時,小麥種子細胞中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是_____,若t3后,廣口瓶內O2含量開始增加,推測其原因可能是_____。
(12分)(1)種子的無氧呼吸產生了二氧化碳 酒精 重鉻酸鉀
(2)有氧呼吸 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2分) 水 (3)3:2(2分)
(4)自由水 種子萌發為幼苗,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2分)
【解析】
試題分析:(1)由圖可知在0~t1期間,氧氣含量沒有減少,而廣口瓶內的CO2 有少量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種子的無氧呼吸產生了二氧化碳。植物無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同時還會產生酒精,酒精可以在酸性條件下用重鉻酸鉀鑒定,會出現灰綠色。
(2)由圖可知在 t1~t2 期間,瓶內O2 含量降低應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進行的,有氧呼吸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氧氣參與[H]生成水,故氧氣到了水中。
(3)測得t1~t2期間廣口瓶內O2和CO2含量變化比例為2:3,有氧呼吸利用的氧氣和產生的二氧化碳摩爾比是相同的,根據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反應式可知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1/3,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為1/2,故是3:2。
(4)水在細胞內主要是自由水的形式,如果t3后,廣口瓶內O2含量開始增加,最可能原因是種子萌發為幼苗,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
考點:本題考查光合作用相關知識,意在考察考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和分析圖形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人體的特異性免疫過程,請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⑤⑥兩種免疫依次表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B.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的細胞有a、b、c、d、f
C.抗原刺激后,細胞b和細胞c的細胞周期變長
D.物質④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可特異性清除抗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屆上海市松江區高三上期末質量監控生命科學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情況引起的變異屬于染色體變異的是
A.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
B.染色體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上
C.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生局部交換
D.DNA分子中發生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屆上海市松江區高三上期末質量監控生命科學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為氨基酸和Na+進出腎小管上皮細胞的示意圖。下表選項中正確的是
選 項 | 管腔中氨基酸 →上皮細胞 | 管腔中Na+ →上皮細胞 | 上皮細胞中氨 基酸→組織液 |
A | 主動運輸 | 被動運輸 | 主動運輸 |
B | 被動運輸 | 被動運輸 | 被動運輸 |
C | 被動運輸 | 主動運輸 | 被動運輸 |
D | 主動運輸 | 被動運輸 | 被動運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屆上海市松江區高三上期末質量監控生命科學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甲圖中①②表示目鏡,③④表示物鏡,⑤⑥表示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乙和丙分別表示不同物鏡下觀察到的圖像。下面描述正確的是
A.①比②放大倍數大,③比④放大倍數小
B.把視野里的標本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時,應選用③,同時提升鏡筒
C.從乙轉為丙,正確的調節順序:轉動轉換器→調節光圈→移動標本→轉動細調節器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數最大,甲圖中的組合一般是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德州市高一上學期2月期末統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表示細胞周期,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a→b→a表示一個細胞周期
B.染色體的平均分配發生于a→b段
C.b→a段細胞有適度的生長
D.根尖分生區中處于b→a段的細胞較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德州市高一上學期2月期末統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表示在最適溫度下,反應物濃度對酶催化的反應速率的影響,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a點時反應物濃度是反應速率的限制因素
B.b點時溫度升高10℃,反應速率將下降
C.c點時加入少量同種酶,反應速率將加快
D.隨反應物濃度增大,反應速率逐漸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德州市高一上學期2月期末統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實驗與結果呈現的顏色對應正確的是
A.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紫色
B.雙縮脲試劑鑒定蛋白質:橘黃色
C.健那綠染液染色線粒體:藍綠色
D.蘇丹III染液鑒定脂肪:紅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推薦】2014-2015學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第六次質檢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菰的莖基部膨大可作蔬菜食用,稱茭白。甲圖表示菰葉肉細胞中的部分結構,①~⑥表示物質;乙圖示科學家對菰的光合作用特性進行研究所測得的結果。其實驗方法如下:將菰的倒數第三片功能葉片在不同溫度和光照強度下進行離體培養,利用紅外CO2分析儀分析CO2的變化,并將所測得的結果記錄在乙圖中。
(1)提取菰葉肉細胞中葉綠體色素時,為防止葉綠體色素被破壞需要加入的化學試劑是________;葉綠體中的葉綠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_____。
(2)若供給植物CO2后的60秒內,相隔不同時間取樣,殺死細胞并分析細胞代謝產物,發現7秒后的代謝產物多達12種,而5秒內的代謝產物主要是一種物質,該物質最可能是甲圖中的________(用圖中編號表示)。
(3)根據乙圖判斷:當溫度為________時,菰葉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相同;35 ℃時菰葉片的實際光合速率約為________μ mol·m-2·s-1。
(4)研究發現:一天中,菰葉片細胞間隙中CO2的濃度和凈光合速率的值呈現出負相關性,請簡要解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進一步研究發現:在黑暗時把葉綠體基粒放在pH=4的溶液中,讓基粒類囊體膜腔的pH值下降至4,然后將基粒移入pH=8并含有ADP和Pi的緩沖溶液中(如下圖)。一段時間后,有ATP產生。
(5)上述實驗結果表明:基粒類囊體合成ATP的原因是膜內外存在H+梯度(H+濃度差),據此推測,葉綠體在自然狀態下產生ATP的過程中,光能的作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