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表示氣候變化對甲、乙生態系統中種群數量的影響。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甲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較乙生態系統強
②甲生態系統一定是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受氣候影響較小
③乙生態系統在S點后一定有新的物種產生
④乙生態系統在S點后可能經歷次生演替過程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關于植物激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植物激素都是促進植物生長發育的有機物 |
B.細胞分裂素的產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 |
C.同一濃度的生長素對不同器官的影響可能不同 |
D.赤霉素和生長素都具有促進果實發育的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BrdU能代替胸腺嘧啶脫氧核苷摻入到新合成的DNA鏈中.若用姬姆薩染料染色,在染色單體中,DNA只有一條單鏈摻有BrdU則著色深;DNA的兩條單鏈都摻有BrdU則著色淺.將植物根尖分生組織放在含有BrdU的培養液中培養一段時間,取出根尖并用姬姆薩染料染色,用顯微鏡觀察染色體的染色單體的顏色差異.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在第一個分裂周期中,每條染色體的染色單體間均無顏色差異 |
B.在第二個分裂周期的前期,每條染色體中有3條脫氧核苷酸鏈含有BrdU |
C.在第三個分裂周期的中期,細胞中有1/4染色體的染色單體間出現顏色差異 |
D.此實驗可用于驗證DNA的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圖表示某生態系統在發展的過程中生物總能量(A)和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B)的變化,下面是據圖得出的幾個結論,其中不正確的是
A.第10~20年是該生態系統向營養結構復雜化發展的時期
B.該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30~40年比20~30年期間強
C.從a點開始,曲線B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消費者數量不斷增加
D.該生態系統在40~60年期間的生物種類比60~80年期間要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編碼乙肝病毒(HBV)表面S蛋白的基因疫苗,被小鼠骨骼肌細胞吸收后可表達出S蛋白。S蛋白(抗原)引發系列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圖甲中數字代表細胞,字母代表生理過程,細胞⑦可誘導靶細胞裂解;圖乙中抗體效價用衡量免疫效果的數量單位表示。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圖甲中細胞①和⑤均是T細胞,細胞⑦是效應T細胞 |
B.樹突狀細胞的功能是識別和處理抗原,呈遞抗原S蛋白 |
C.經圖甲中N過程形成的細胞③與細胞⑦細胞膜上均缺少抗原S蛋白的受體 |
D.圖乙是用50μg空基因載體作對照組,兩周后抽取小鼠血清檢測抗體含量得到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孟德爾豌豆的七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正確運用統計方法,孟德爾發現在不同性狀的雜交實驗中,F2的分離比具有相同的規律 |
B.解釋實驗現象時,提出的“假說”之一: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 |
C.根據假說,進行“演繹”: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實驗后代應出現兩種表現型,且比例為1:l |
D.由于假說能解釋F1自交產生3:1分離比的原因,所以假說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由胰腺合成的胰蛋白酶原,可在腸激酶的作用下形成有活性的胰蛋白酶,其過程如下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腸激酶與胰蛋白酶原的特定部位結合以發揮效應 |
B.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了5個肽鍵 |
C.圖中環狀結構形成的原因與二硫鍵直接相關 |
D.用胰蛋白酶及等量的胃蛋白酶分別在37℃、pH=7的條件下處理同樣大小的蛋白塊時,前者消失的較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表示動作電位傳導的示意圖。
下列敘述的正確的是 ( )
A.軸突膜處于②狀態時,鉀離子通道關閉,鈉離子通道大量開放。 |
B.處于③與④之間的軸突膜,由于鈉離子通道大量開放,膜外鈉離子大量涌入膜內。 |
C.軸突膜外側局部電流的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相同 |
D.a處只有在興奮傳到后才能合成神經遞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分化的細胞和癌細胞相比,遺傳物質有所不同 |
B.衰老的細胞膜表面糖蛋白等物質減少 |
C.細胞凋亡和細胞死亡是兩個概念 |
D.人胰島細胞中有胰島素基因和其他基因,比如血紅蛋白基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