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培養基中加入含35S或32P的營養物質,則放射性先在細菌中出現,后在噬菌體中出現 |
B、曲線a~b段,細菌內正旺盛地進行噬菌體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
C、曲線b~c段所對應的時間內噬菌體共繁殖了10代 |
D、限制d~e段噬菌斑數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絕大部分細菌已經被裂解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動物個體①②的產生分別屬于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 |
B、動物個體②的產生表明: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核也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在能力 |
C、按照動物個體②的產生方式,后代的性別比例為1:1,但是對動物的進化是不利的 |
D、產生圖中a、b、c3種細胞的方式中,僅c為有絲分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主要植物類型 | 主要分布區域 | 昆蟲種類數 | 昆蟲密度 |
硅藻 | 低潮區(2.Om以下) | - | - |
海三棱藤草 | 中潮區(1.8~2.8m) | 47[來源:學科網 | 4只/m2 |
互花米草 | 中高潮區(1.O~3.0m) | 30 | 2.3只/m2 |
蘆葦 | 高潮區(2.6m以上) | 65 | 14.7只/m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胚胎移植和細胞培養 |
B、顯微注射技術和細胞培養 |
C、細胞培養和花粉離體培養 |
D、顯微注射技術和花粉離體培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甲階段開始時植物種群數量為零,所以此演替為初生演替 |
B、2階段的優勢植物種群最可能是灌木,3階段的群落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層現象 |
C、演替中后一階段優勢物種的興起,會造成前一階段優勢物種的消亡 |
D、該過程中,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會逐漸提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一般選用斐林試劑(或本尼迪特試劑)做指示劑 |
B、霉菌培養基一般用無機物配制或添加蔗糖的豆芽汁即可 |
C、向DNA提取液中加入二苯胺試劑后可觀察溶液顏色變成藍色 |
D、在家庭中用鮮葡萄制作果酒時酵母菌裝置應放在45℃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釋放的CO2量(mo/h) |
吸收的O2量(mol/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