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篩選和分離目的微生物常用的接種方法是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分離微生物的一般步驟是:土壤取樣、選擇培養、梯度稀釋、涂布培養和篩選菌株.
植物組織培養是指離體的組織或器官在人工控制的培養基及環境條件下增殖分化成完整植株的一種無菌培養技術.
甲圖是血紅蛋白的透析過程即血紅蛋白的粗分離目的是去掉分子量較小的雜質,圖乙是用凝膠色譜法對蛋白質進行純化操作的示意圖,目的是去掉分子量較大的雜質.
解答 解:(1)微生物接種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其中較為簡便的是平板劃線法.劃線后進行恒溫培養,菌落是在固體培養基上由單個細胞繁殖而來的形態可見的子細胞群體.
(2)菊花植物體未開花的細嫩枝條愈傷組織試管幼苗DABC圖中B表示組織培養中的脫分化過程,當生長素用量與細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高時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A→B過程只形成愈傷組織,所以不能體現細胞的全能性.對外植體要用70%的酒精和氯化汞進行消毒,對培養皿和接種工具等器具用干熱滅菌法進行滅菌.
(3)如圖2甲、乙兩圖是在用凝膠色譜法進行血紅蛋白的提取與分離實驗的有關操作,甲圖目的是除樣品中分子質量較小的雜質,燒杯中的液體是磷酸緩沖液.在乙圖中,裝填凝膠柱時不得有氣泡存在,因為氣泡會攪亂洗脫液中蛋白質的洗脫次序,降低分離效果.凝膠色譜柱裝填成功的標志是紅色區帶均勻一致地移動.
(4)常用瓊脂糖凝膠電泳技術將蛋白質進行分離,在電泳過程中,影響蛋白質遷移率的因素包括蛋白質分子帶電性質的差異、分子大小以及分子的形狀等.
故答案為:
(1)平板劃線 固體 一個細菌(細胞)
(2)脫分化 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 不能 氯化汞 干熱滅菌
(3)樣品中分子質量較小的雜質 磷酸緩沖液 洗脫次序 均勻一致地移動
(4)帶電性質的差異
點評 本題綜合考查微生物的培養、植物組織培養、血紅蛋白的提取與分離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遺傳病是由于孕婦服用或注射了某些有致畸作用的藥物引起的 | |
B. | 遺傳病都是先天性的,因而某遺傳病患者的父母或祖輩中一定有遺傳病 | |
C. | 染色體的變化、基因的變化都有可能導致人類出現遺傳病 | |
D. | 先天性的疾病都是遺傳病,為避免遺傳病的發生,人類應提倡優生優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由于細胞中的脫氧核苷酸攜帶有遺傳信息,所以由其構成的DNA是遺傳物質 | |
B. | DNA分子中兩條脫氧核苷酸鏈之間的堿基一定是通過氫鍵連接的 | |
C. | 分子大小相同、堿基種類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攜帶的遺傳信息一定相同 | |
D. | 大腸桿菌同時含有RNA和DNA,所含的核苷酸有5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乙兩個袋子中的彩球分別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 |
B. | 從兩個袋子中隨機抓取的彩球組合模擬的是生殖過程中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 | |
C. | 每次抓小球,統計后應該放回袋內,混合后再重新抓取,記錄,重復多次 | |
D. | 每個袋中不同顏色(或標有D、d)的小球數量一定要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3}{4}$ | B. | $\frac{1}{3}$ | C. | $\frac{1}{2}$ | D. | $\frac{1}{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四川省南充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秋•南充期末)下列各種蛋白質及功能不相符合的是( )
A.抗體蛋白﹣﹣免疫功能
B.胰島素﹣﹣調節功能
C.血紅蛋白﹣﹣收縮功能
D.腸肽酶﹣﹣催化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四川省高一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秋•成都校級期末)丙氨酸的R基是﹣CH3,它的分子式是( )
A.C3H7O2N B.C3H7N C.C3H7O2 D.C5H10O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