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
圖甲中首先根據雙向箭頭可判斷出A是無機環境、E是生產者;其次判斷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個箭頭指向無機環境外,其他箭頭都指進來,因此C為分解者;其余均為消費者,即B、D和F均為消費者.
圖乙為某植食性昆蟲遷入該生態系統后的種群數量增長率變化曲線,t0→t1過程中的種群的增長在逐漸增大,達到t1時種群的增長率最大,說明了此時的種群的數量為$\frac{K}{2}$值.t1→t2過程中的種群的增長在逐漸減小,達到t2時種群的增長率為0,說明了此時的種群的數量為K值.達到K值后種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種群年齡組成屬于穩定型.
解答 解:(1)據圖分析,E是生產者,F、D、B是消費者、C是分解者,生產者和分解者對物質循環起關鍵作用.A是大氣中的CO2庫,E是生產者.F、D、B是消費者,D→B過程中碳流動方式是通過捕食關系流動,碳的存在形式是含碳的有機物.
(2)由于能量傳遞率為10%--20%,在食物鏈E→F→D→B中,消耗生產者10000kg,位于最高營養級的B生物最多可增重10000×20%×20%×20%=80kg.
(3)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4)據圖乙分析,達到t1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說明了此時的種群的數量為$\frac{K}{2}$值,所以種群為增長型,達到t2時種群的增長率為0,種群為穩定型,種群數量將相對穩定.
故答案為:
(1)含碳有機物
(2)80
(3)調節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4)增長型 相對穩定(或處于動態平衡)
點評 本題結合圖解,考查種群的特征、種群數量變化曲線、生態系統的功能,要求考生識記種群的特征;掌握種群數量變化曲線,能分析乙圖各區段的含義;識記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的過程,能準確判斷甲圖中各字母代表的成分名稱,再結合圖中信息準確判斷各選項.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4秋•荔灣區期中)用紙層析法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四種色素擴散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別是( )
A.葉綠素a;胡蘿卜素 B.葉綠素b;胡蘿卜素
C.胡蘿卜素;葉綠素a D.胡蘿卜素;葉綠素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時,用龍膽紫將DNA染色 | |
B. | 分離煙草花葉病毒的RNA和蛋白質后,分別感染煙草,證明了RNA是遺傳物質 | |
C. | 探究pH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將酶和反應物混合后放置在不同的pH條件下處理 | |
D. | 赫爾希和蔡斯分離提純T2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進行研究,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由受精卵發育成的生物體細胞中有幾個染色體組就叫幾倍體 | |
B. | 由配子發育成的生物體,細胞中無論有幾個染色體組也只能叫單倍體 | |
C. | 單倍體都是純種,多倍體等位基因至少有三個 | |
D. | 單倍體一般高度不育,多倍體一般莖稈粗壯,果實、種子較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水分子通過X從R側運動到S側 | |
B. | 水分子通過X從S側運動到R側 | |
C. | 水分子通過X從R側運動到S側,也從S側運動到R側 | |
D. | 水分子靜止不動,保持液面平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1}{4}$ | B. | $\frac{3}{4}$ | C. | $\frac{3}{8}$ | D. | $\frac{5}{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群落內的生物種類愈多,群落愈穩定 | |
B. | 群落發生演替時,生態組成和功能都發生變化 | |
C. | 人類活動不會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變,但可改變演替速度 | |
D. | 食物鏈和實物網對維持群落的相對穩定有重要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