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②處有堿基對缺失可能導致基因突變 | |
B. | 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 |
C. | 以含15N的脫氧核苷酸為原料,該DNA復制3次,子代中含15N的DNA鏈占總鏈的$\frac{7}{8}$ | |
D. | 該DNA的特異性表現在堿基種類和$\frac{A+T}{G+C}$的比例上 |
分析 1、D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苷酸,脫氧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鍵連接形成脫氧核苷酸鏈,DNA分子一般是由2條反向平行的脫氧核苷酸鏈組成的規則的雙螺旋結構,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在內側,兩條鏈上的堿基由氫鍵連接形成堿基對,且遵循A與T配對、G與C配對的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2、DNA分子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叫基因突變.
3、DNA分子的復制過程是半保留復制,子代DNA是由1條模板鏈、一條子鏈雙螺旋形成的.
解答 解:A、②堿基對缺失可能會引起基因突變,A正確;
B、解旋酶的作用是使氫鍵斷裂,③是氫鍵,B正確;
C、以含15N的脫氧核苷酸為原料,該DNA復制3次,形成8個DNA分子,16條單鏈,其中14條含有15N,因此子代中含15N的DNA鏈占總鏈的$\frac{7}{8}$,C正確;
D、不同DNA分子的堿基種類相同,因此堿基種類不能體現DNA分子的特異性,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的知識點是DNA分子的結構和結構特點,DNA分子的復制過程和特點,旨在考查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并應用相關知識進行推理、判斷.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核膜 | 染色質(體) | 光合色素 | 核糖體 | |
藍藻 | ○ | ○ | ● | ○ |
體成熟紅細胞 | ○ | ○ | ○ | ○ |
A. | 藍藻欄有1處錯誤,人體成熟紅細胞欄有0處錯誤 | |
B. | 藍藻欄有1處錯誤,人體成熟紅細胞欄有1處錯誤 | |
C. | 藍藻欄有2處錯誤,人體成熟紅細胞欄有1處錯誤 | |
D. | 藍藻欄有0處錯誤,人體成熟紅細胞欄有0處錯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p53基因屬于原癌基因 | |
B. | 黃曲霉毒素誘發肝癌發生的原理是基因突變 | |
C. | 黃曲霉毒素屬于化學致癌因子 | |
D. | 對于肝癌晚期的病人,目前還缺少有效的治療手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并非所有細胞中核糖體的形成都與核仁密切相關 | |
B. | 細胞內蛋白質的合成總與ATP的水解反應相關聯 | |
C. | 免疫活性物質是由免疫細胞產生的發揮免疫作用的物質 | |
D. | 在人體中,如果該死亡的細胞沒有死亡,就可能導致細胞惡性增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RNA、RNA和蛋白質 | B. | DNA、RNA和蛋白質 | C. | RNA、DNA和蛋白質 | D. | DNA、DNA和蛋白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是正常基因突變成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 |
B. | 由種子生長發育成植株,體現了細胞的全能性 | |
C. | 生物體中細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清除,是通過細胞凋亡完成的 | |
D. | 細胞分化是由基因決定的,不受外界環境影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