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2,6二氯酚靛酚是一種藍色染料,能被還原劑還原成無色。從葉綠體中分離出類囊體,置于2,6二氯酚靛酚溶液中,對其進行光照,發現溶液變成無色,并有O2釋放。此實驗證明( )
A.光合作用在類囊體上進行
B.光反應能產生還原劑和O2
C.光合作用產物O2中的氧元素來自CO2
D.光合作用與葉綠體基質無關
【答案】B
【解析】
光反應發生水的光解,產物是氧氣和還原氫;以及ATP的合成。依據題中信息可判斷,光照后溶液變為無色,說明有還原劑產生;有O2釋放,說明該過程有O2產生;類囊體是光合作用光反應階段的場所,說明光反應能產生還原劑和O2。
A、光反應場所是類囊體薄膜,但不能說明光合作用的場所是類囊體,A錯誤。
B、由于“類囊體置于2,6-二氯酚靛酚溶液中,對其進行光照,發現溶液變成無色,并有氧氣釋放”,本實驗可以證明光反應能產生還原劑和O2,B正確;
C、本題無法證明光合作用產物O2中的氧元素來自CO2,并且氧氣中的氧元素來源于水,C錯誤;
D、本實驗中沒有對照實驗,得不出和葉綠體基質的關系,D錯誤。
故選B。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反滲透法可以淡化海水。反滲透法指的是在半透膜的原水一側施加適當強度的外界壓力,原水透過半透膜時,只允許水透過,其他物質不能透過而被截留在原水一側半透膜表面的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滲透作用發生的必備條件是有半透膜和膜兩側有濃度差
B.反滲透法淡化海水時,施加的外界壓力應大于海水滲透壓
C.植物的原生質層相當于一種具有選擇透過性的半透膜
D.反滲透法淡化海水時,所用半透膜上含有多種載體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蛋白質與核酸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蛋白質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
B.大腸桿菌的遺傳物質是DNA
C.HIV的核酸徹底水解形成7種小分子物質
D.人體細胞中的蛋白質和核酸都具有多樣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20世紀初,人們將駝鹿引入加拿大密執根湖的一個孤島。該種群從1915年到1960年的數量變化情況如下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年份 | 1915 | 1917 | 1921 | 1925 | 1928 | 1930 | 1934 | 1943 | 1947 | 1950 | 1960 |
駝鹿種群數量 | 200 | 300 | 1 000 | 2 000 | 2 500 | 3 000 | 400 | 170 | 600 | 500 | 600 |
A. 該孤島上駝鹿種群的環境容納量為3 000
B. 1915~1930年間,駝鹿的種群數量不斷增加的原因可能是食物充足,沒有敵害
C. 1930~1943年間,駝鹿數量急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天敵數量的增加
D. 1932年,該駝鹿種群的年齡組成一定為衰退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研磨時加入CaCO3是為了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B.可使用化學實驗常用的定性濾紙過濾研磨液
C.為使色素帶清晰,畫濾液細線后需緊接著重復畫線
D.葉綠素b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擴散速度最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水稻是一種自花傳粉植物。二倍體水稻的粳性與糯性是一對相對性狀,已知粳性花粉遇碘呈藍紫色,糯性花粉遇碘呈紅褐色。高莖粳稻與矮莖糯稻雜交,F1均為高莖粳稻,再讓F1自交產生F2。若這兩對相對性狀獨立遺傳,則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取F 2植株的花粉粒用碘液處理,統計藍紫色與紅褐色花粉粒的比例約為3:1
B.將F1的花粉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能夠證明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C.測交法能驗證基因的分離定律,但不是最直接的方法
D.在F2中任取一株高莖粳稻和一株高莖糯稻雜交,后代可能出現3種不同的性狀分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果一個人的食物有1/2來自綠色植物,1/4來自小型肉食動物,1/4來自羊肉,假如傳遞效率是10%,那么該人每增加l kg體重,約消耗植物 ( )
A.10 kgB.28 kgC.100 kgD.280 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為常用的限制性核酸內切酶(限制酶)及其識別序列和切割位點,由此推斷的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限制酶名稱 | 識別序列和切割位點 | 限制酶名稱 | 識別序列和切割位點 |
BamHⅠ | G↓GATCC | KpnⅠ | GGTAC↓C |
EcoRⅠ | G↓AATCC | Sau3AⅠ | ↓GATC |
HindⅡ | GTY↓RAC | SmaⅠ | CCC↓GGG |
(注:Y=C或T,R=A或G)
A.一種限制酶可能識別2種核苷酸序列
B.限制酶切割后一定形成黏性末端
C.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分子形成的黏性末端一定不同
D.限制酶的切割位點在識別序列內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防止濫用抗生素,上海等地區規定普通感冒不準使用抗生素。濫用抗生素會使人體內細菌產生耐藥性,如果被細菌感染,則往往由于體內細菌能夠抵抗各種抗生素而無藥可救。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抗生素的濫用導致細菌向“耐藥性”細菌方向變異
B.細菌中本來就存在耐藥性個體,長期使用抗生素導致“耐藥性”基因頻率下降
C.“耐藥性”基因頻率的改變使病菌發生了進化
D.基因頻率改變了,新的病菌(物種)一定會產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