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種動物的三個種群,初始個體數依次為26、260和2600,并存在地理隔離。A、a是等位基因,下圖①②③分別表示以上三個種群A基因頻率的變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種群越小,基因的喪失對該基因頻率的影響越大
B.②在125代時,aa個體約占總數的25%
C.150代后,3個種群之間可能出現生殖隔離
D.自然選擇使A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對甲、乙、丙三圖的分析,正確的是
A.若甲細胞為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某階段,則隨后細胞中可能會出現核膜、核仁 |
B.若圖乙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某階段,則細胞中可能發生染色體著絲點分裂 |
C.若圖乙表示減數分裂過程中的某階段,則細胞中可能發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 |
D.若圖丙表示精巢內的幾種細胞,則b組細胞中可能出現四分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圖甲為基因表達過程,圖乙為中心法則,下列敘述錯誤的
A.圖甲可表示細菌基因表達的過程 |
B.“特定的酶”是指RNA聚合酶 |
C.一個mRNA分子上結合多個核糖體,可以同時合成一條肽鏈的不同片段 |
D.圖甲所示過程為圖乙中的②③過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圖是一個神經—肌肉接頭(類似突觸)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當興奮傳到神經末梢時,Ach(乙酰膽堿)與Ach受體結合,引起肌肉收縮;不少重癥肌無力患者是由于機體產生的某種抗體與Ach受體結合,阻礙興奮的傳導,導致肌無力。以下分析不正確的是( )
A.①處興奮時,膜電位分布情況為內正外負 |
B.⑤向肌細胞質側凹陷,形成許多皺褶,可以增大突觸后膜的面積 |
C.釋放出的Ach很快被乙酰膽堿酯酶分解,避免肌細胞持續興奮 |
D.在免疫學上此種重癥肌無力疾病屬于過敏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圖甲為人體某細胞生命歷程示意圖,①~⑥為各個時期的細胞,a~c表示相應的生理過程;圖乙表示該細胞癌變過程中部分染色體上基因的變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與②相比,①的表面積與體積之比較大,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能力較強 |
B.⑤和⑥基因相同,而細胞的mRNA完全不同 |
C.癌變的發生是多個基因突變累積的結果,與癌變有關的基因互為等位基因 |
D.癌變的過程是細胞結構和功能發生定向改變的過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某小島上蜥蜴原種的腳趾逐漸出現兩種性狀,W代表蜥蜴腳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聯趾(趾間有蹼)基因。下圖表示這兩種性狀比例變化的過程。對此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群體中不同個體的存在體現了物種多樣性 |
B.A→B→C過程中,兩種性狀蜥蜴的比例發生變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
C.A→B→C過程中,W、w的基因頻率發生了改變,表明已形成新物種 |
D.A→B→C過程中,基因重組引起了聯趾性狀的增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圖為某植物葉肉細胞中的兩種膜結構以及發生的化學反應,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圖A中的膜除了酶以外還具有色素,而B中的膜則不具有色素
B.圖B中的[H]來自于丙酮酸和水的分解,其反應速率受溫度影響
C.圖A、B兩種生物膜所在的細胞器因含有DNA、RNA而被稱為半自主性細胞器
D.由于氧氣分子可能自由進出圖A、B兩種膜,因此這兩種膜不具有選擇透過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人口與可持續發展關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條件 |
B.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質量,要把計劃生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
C.目前我國人口太多,不可能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
D.專家預測到21世紀中葉,我國人口總數將達最高峰,然后才有可能降下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圖表示一個生物群落中甲、乙兩個種群的增長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t1~t3時間內甲、乙種群均呈“S”型增長 |
B.t4~t5時間內乙種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
C.t3~t5時間內甲、乙兩種群的年齡組成不同 |
D.t2時刻甲種群數量接近K/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