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關于細胞的生命歷程,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胞增殖過程中,一定有基因的表達,也一定有ATP的合成與分解
B.細胞分化過程中,基因選擇性表達使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發生改變
C.細胞衰老過程中,細胞代謝速度變慢,胞內大部分酶活性會降低
D.細胞癌變過程中,抑癌基因的功能喪失,而原癌基因功能會增強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西大學附屬中學高一下期中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某種自花授粉、閉花傳粉的植物,其花的顏色有紅色和白色兩種,莖有粗、中粗和細三種。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自然狀態下該種植物一般都是 (純合子/雜合子);若讓兩株相對性狀不同的該種植物進行雜交,進行人工異花傳粉的過程中,需要兩次套上紙袋,其目的都是 。
(2)若已知該植物花色由D、d和E、e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現有一基因型為DdEe的植株,其體細胞中相應基因在染色體DNA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物化學途徑如下圖。
則該植株花色為 ,該植株自交時(不考慮基因突變和交叉互換現象),后代中純合子的表現型為 。
(3)已知該植物莖的性狀由兩對獨立遺傳的核基因(A、a,B、b)控制。只要b基因純合時植株就表現為細莖,當只含有B一種顯性基因時植株表現為中粗莖,其它表現為粗莖。若基因型為AaBbDdEe的植株自然狀態下繁殖,后代中表現型為紅花中粗莖所占的比例為 ,其中能產生后代為白花細莖的比例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毓文中學高一上期末考試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如圖l表示綠色植物葉肉細胞部分結構中的某些生命活動過程,①﹣⑦代表各種物質,甲、乙代表兩種細胞器。圖2表示該植物葉片CO2釋放量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S代表有機物量.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甲、乙兩種細胞器的膜面積都很大,其中甲增加膜面積主要是通過 ,乙增加膜面積主要是通過 。
(2)若該綠色植物長時間處于黑暗狀態中,則圖1中“⑥→⑤→⑥”的循環能否進行? ,原因是 。
(3)若已知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30℃,圖2為CO2濃度一定,環境溫度為25℃時不同光照條件下測得的該植物的光合作用強。
①圖2中的A點時,圖1中能產生ATP的細胞器有 ;當光照強度處于圖2中O~D間,光合作用有機物的凈積累量為 (用圖中符號表示),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的量為 (用圖中符號表示)。
②當光照強度處于圖2中的D點時,圖1中“物質⑦”的去向是擴散到乙和 ,D點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強度繼續上升的主要環境因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毓文中學高一上期末考試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有絲分裂過程中的動物細胞,細胞內的染色體數(a)、染色單體數(b)、DNA分子數(c)的關系如圖所示。此時細胞內可能發生的過程是( )
A.細胞膜內陷形成環溝 B.著絲粒分裂
C.細胞板形成 D.核膜開始解體,形成分散的小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毓文中學高一上期末考試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據美國趣味科學家網站報道,科學家發現了一種通體綠色的海蛤蝓,這種奇怪的生物竟然一半是動物,一半是植物,這也是已知唯一能夠產生植物葉綠素的動物?茖W家認為,這種神秘的海洋動物可能是通過進食藻類“竊取”到這一能力的。 由于具有動植物雙重基因,所以它能夠進行光合作用。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這種海蛤蝓具有進行光合作用的葉綠體 B.構成海蛤蝓的細胞為真核細胞
C.海蛤蝓含有葉綠素 D.海蛤蝓的細胞與綠藻的細胞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中心法則體現了遺傳信息傳遞的一般規律 | |
B. | 馬和驢雜交生出的騾子是二倍體 | |
C. | 高莖豌豆(Dd)產生的雌雄配子的數量比例為1:1 | |
D. | DNA復制需要的條件是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光反應和暗反應的都需要光 | B. | 光反應和暗反應都需要酶的催化 | ||
C. | 暗反應完成后才有O2的釋放 | D. | 有機物中穩定化學能轉變光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