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現有A、 B、C、 D4個淺紅色純合果蠅品種,已經確定4種淺紅色性狀由不同 位點的單基因突變造成,相應的基因分別用E (e)、 G (g)、 H (h)、 F (f)表示。將 它們分別與野生型果蠅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表示紅眼,“m”表示淺 紅眼)
組別 | 親本果蠅 | F1果蠅的表現型 | F2果蠅的表現型及數量 | |||||
雌性 | 雄性 | 雌性 | 雄性 | 雌性 | 雄性 | |||
+ | m | + | m | |||||
Ⅰ | A | 野生型 | + | + | 762 | 242 | 757 | 239 |
Ⅱ | B | 野生型 | + | + | 312 | 101 | 301 | 105 |
Ⅲ | C | 野生型 | + | m | 114 | 104 | 111 | 102 |
Ⅵ | D | 野生型 | + | m | 160 | 151 | 155 | 149 |
(1)據表分析,4種淺紅色的果蠅都是______________(顯/隱)性狀。
(2)可確定淺紅色果蠅品種______________的突變基因一定在相同染色體上的,判斷理由是 ______________,表明它們的基因位點都在______________
(3)讓A品種雌果蠅與D品種雄果蠅雜交,發現F1果蠅全部表現為紅眼。再讓F1雌雄果 蠅相互交配,發現在F2果蠅中紅眼個體與淺紅眼個體數量的比值約為9:7。由此判斷, 在F2雌性果蠅中紅眼個體的占比為______________。以A品種的雄性個體和F1中的雌性個體 進行雜交,基因組成為______________的精子與基因組成為______________的卵細胞結合形成的受精 卵,發育成淺紅眼雌果蠅。
【答案】隱性 C和D Ⅲ、Ⅳ組雜交結果,F1雌果蠅的眼色總是與父本相同,F1雄果蠅的眼色則總是與母本相同 X 3/4 eXF eXF、eXf
【解析】
分析表格:組別I中,淺紅眼的果蠅突變體A與野生型果蠅進行雜交,F1雌雄都為紅眼,F2中雌雄都是紅眼:淺紅眼≈3:1,說明突變體A與性別無關,且為隱性突變;組別Ⅱ中,淺紅眼的果蠅突變體B與野生型果蠅進行雜交,F1雌雄都為紅眼,F2中雌雄都是紅眼:淺紅眼≈3:1,說明突變體B與性別無關,且為隱性突變;組別Ⅲ中,淺紅眼的果蠅突變體雌性C與野生型雄果蠅進行雜交,F1雌性為紅眼,雄性為淺紅眼,說明突變體C與性別有關,突變體C為XhXh,為隱性突變;組別IV中,淺紅眼的果蠅突變體雌性D與野生型雄果蠅進行雜交,F1雌性為紅眼,雄性為淺紅眼,說明突變體D與性別有關,突變體D為XfXf,為隱性突變。
(1)據分析可知,4種突變體均是單基因的隱性突變果蠅, 即4種淺紅色的果蠅都是隱性性狀。
(2)組別Ⅲ和IV組雜交結果,F1雌果蠅的眼色總是與父本相同,F1雄果蠅的眼色則總是與母本相同,表明它們的突變位點都在X染色體上,因此C和D突變位點一定在相同染色體上。
(3)讓A品種雌果蠅與D品種雄果蠅雜交,F1果蠅全部表現為紅眼。F1雌雄果蠅相互交配,發現在F2果蠅中紅眼個體與淺紅眼個體數量的比值約為9:7(9:3:3:1),說明兩對性狀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由分析可知A突變位于常染色體上,D突變位于X染色體上,因此A為eeXFXF,D為EEXfY,F1果蠅為EeXFXf、EeXFY,在F2雌性果蠅中紅眼個體E XFX-的比例為3/4。以A品種的雄性個體eeXFY和F1中的雌性個體EeXFXf進行雜交,要發育成淺紅眼雌果蠅eeXX,可以是基因組成為eXF的精子與基因組成為eXF、eXf的卵細胞結合形成的受精卵。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西北地區氣候干旱,生態環境相對脆弱。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盲目開墾,過度放牧導致大面積的耕地退化,草地沙化,中國國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國土陸地總面積的27.3%。隨著人民認識到自然環境的重要性,政府提出了“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口號,很多地方開始退耕還林還草,退田還湖。通過努力,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治沙最多的國家,并為世界治理沙漠提供了寶貴經驗。請回答:
(1)人們通過植樹造林進行沙漠治理,固沙林形成后,土壤有機質含量明顯增加,有機質的主要來源是________________(填寫兩項),經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為植物提供養分,促進植被的生長發育。
(2)通過人工治理,沙漠變為綠洲,從群落角度分析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治理沙漠過程中會出現群落交錯區,即兩個或多個群落之間的過渡區域。若要研究群落交錯區的特殊性,往往需要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回答2個)群落演替等群落水平上的問題。
(4)環境污染是影響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因素之一。研究環境污染物對生物的影響,可用于生態風險評估。進行生態風險評估時,要計算出一個風險商數(RQ),若RQ<1顯示污染物對生物的健康只構成低風險,RQ≥1則顯示污染物可能對生物有害。請根據表中的RQ值預測污染物對4種生物生存和該生態系統穩態的影響。__________
生物種類 | RQ | ||
汞(Hg) | 鉛(Pb) | ||
A | 某種小喬木 | 0.75 | 0.55 |
B | 某種植食動物 | 1.26 | 0.84 |
C | 某種大型真菌 | 0.91 | 0.48 |
D | 某種肉食動物 | 1.25 | 2.0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地100年前發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毀。歷經長期自然消長之后,現在生態學研究人員對該地區進行抽樣調查,己知該森林存在食物鏈:植物→動物甲→動物乙。研究若考察了動物甲種群的年齡組成,結果如下表。
年齡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個體數 | 93 | 187 | 60 | 56 | 51 | 61 | 52 | 34 | 41 | 39 | 166 |
注:表中“1+”表示動物甲的年齡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類推。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地群落的演替類型是_________,動物在2+時達到性成熟(進入成年),7+時喪失繁殖能力(進入老年)。根據表中數據可推測動物甲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_。
(2)表中數據是根據標志重捕法獲得的,若第二次捕捉時因操作不當導致捕獲的個體部分死亡,則獲得的估計值比正常值_________(填“偏高”、“不變”或“偏低”),調查中,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灌木在該生態系統中沿地表隨機分布,這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體現群落的水平結構。
(3)動物乙的數量增加,則一段時間后,植物的數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術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過程
B.證明光合作用所釋放的氧氣來自水
C.證明DNA分子的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
D.用帶標記的小鼠細胞和人細胞的融合證明細胞膜的流動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植物細胞壁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植物細胞都有細胞壁
B.植物細胞壁的化學組成中含有多糖
C.細胞壁對植物細胞具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D.細胞壁作為系統的邊界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3月24日是世界結核病防治日。下列關于結核病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高倍顯微鏡下可觀察到該菌的遺傳物質分布于細胞核內
B.該菌是好氧細菌,其生命活動所需能量主要由線粒體提供
C.該菌感染機體后能在宿主細胞內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體的消化降解
D.該菌的蛋白質在核糖體合成、內質網加工后由高爾基體分選運輸到相應部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英國醫生塞達尼·任格在對離體蛙心進行實驗中發現,用不含鈣和鉀的生理鹽水灌注蛙心,收縮不能維持。用含少量鈣和鉀的鈉鹽溶液灌注時,蛙心可持續跳動數小時,實驗說明鈣鹽和鉀鹽( )
A.是細胞中某些復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部分
B.對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C.對維持細胞的形態有重要作用
D.為蛙心的持續跳動提供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生物組織中有機物的鑒定或觀察,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用花生種子研磨成的勻漿進行脂肪鑒定要用顯微鏡觀察
B.可以用發芽的小麥種子勻漿進行還原糖的鑒定實驗
C.檢測蛋白質時多加入一些CuSO4溶液可以使結果更加明顯
D.用含35S的培養基培養細胞能追蹤RNA的合成和移動路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種植物的羽裂葉和全緣葉是一對相對性狀。某同學用全緣葉植株(植株甲)進行了 下列四個實驗。
①植株甲進行自花傳粉,子代出現性狀分離
②用植株甲給另一全緣葉植株授粉,子代均為全緣葉
③用植株甲給另一全緣葉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緣葉與羽裂葉的比例為 3∶1
④用植株甲給羽裂葉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緣葉與羽裂葉的比例為 1∶1
其中能夠判定植株甲為雜合子的實驗是( )
A.①或③B.①或④C.②或③D.③或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