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下列哪項措施,能提高一個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 )
A.減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數量 |
B.使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數量保持一樣 |
C.增加適宜的物種種類 |
D.限制某一個演替過程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生態學原理或規律的敘述,正確的是
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過跳圓圈舞向同伴傳遞,屬于物理信息 |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碳循環的平衡 |
C.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都是單向的 |
D.紅樹林具有調節氣候的能力體現了直接價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多聚酶鏈式反應(PCR)是一種體外迅速擴增DNA片段的技術。PCR過程一般經歷下述三十多次循環:95 ℃下使模板DNA變性、解鏈→55 ℃下復性(引物與DNA模板鏈結合)→72 ℃下引物鏈延伸(形成新的脫氧核苷酸鏈)。下列有關PCR過程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變性過程中破壞的是DNA分子內堿基對之間的氫鍵,也可利用解旋酶實現 |
B.復性過程中引物與DNA模板鏈的結合依靠互補配對原則完成 |
C.延伸過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種核糖核苷酸 |
D.PCR與細胞內DNA復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適溫度較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不同的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需要各不相同。下列有關一種以CO2為唯一碳源的自養微生物營養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氮源物質為該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 |
B.碳源物質也是該微生物的能源物質 |
C.無機鹽是該微生物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 |
D.水是該微生物的營養要素之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分離纖維素分解菌的實驗過程中,操作有誤的是( )
A.經選擇培養后將樣品涂布到鑒別纖維素分解菌的培養基上 |
B.富集培養這一步可省略,但所培養的纖維素分解菌少 |
C.經稀釋培養后,用剛果紅染色 |
D.對照組可用同樣量的培養液涂布到不含纖維素的培養基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高中生物學實驗中,在接種時不進行嚴格無菌操作對實驗結果影響最大的一項是( )
A.將少許干酵母加入到新鮮的葡萄汁中 |
B.將毛霉菌液接種在切成小塊的鮮豆腐上 |
C.將轉基因植物葉片接種到無菌培養基上 |
D.將土壤浸出液涂布在無菌的選擇培養基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某硫鐵礦廢水造成的重金屬污染嚴重危害當地農田、作物和人類健康,當地政府對此展開了綜合治理,措施之一是調整作物種植結構,將食用作物改種為( )
①飼料作物 ②觀賞作物 ③能源植物 ④纖維植物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關于生態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費者得到的 |
B.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對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 |
C.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營養級越高的生物,其體型必然越大 |
D.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營養級越高的生物,其體型必然越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某農場面積約140 hm2,農場豐富的植物資源為黑線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鷹前來捕食,某研究小組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該農場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第一次捕獲了100只,標記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獲了280只,發現其中有2只帶有標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鷹的遷入率增加會影響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 |
B.該農場黑線姬鼠種群密度約為100只/hm2 |
C.黑線姬鼠種群數量下降說明該農場群落的豐富度下降 |
D.植物→鼠→鷹這條食物鏈中,第三營養級含能量最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