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泡菜的制作原理
泡菜的制作離不開乳酸菌.在無氧條件下,乳酸菌將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2)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原理
在鹽酸酸化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生重氮化反應后,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將顯色反應后的樣品與已知濃度的標準液進行目測對比,可以大致估算出亞硝酸鹽的含量.
(3)泡菜的制作
(2)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操作過程
解答 解:(1)分離純化乳酸菌時,首先需要用無菌水對泡菜濾液進行梯度稀釋;進行梯度稀釋的理由是在稀釋度足夠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乳酸菌將被分散成單個細胞,從而能在培養基表面形成單個的菌落.
(2)在分離純化所用的培養基中加入碳酸鈣的作用是中和乳酸菌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乳酸和利于乳酸菌的識別和分離;分離純化時應挑選出在平板上有透明圈的菌落作為候選菌.
(3)乳酸菌在-20℃長期保存時,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甘油.
故答案為:(1)無菌水 泡菜濾液中菌的濃度高,直接培養很難分離得到單菌落
(2)中和乳酸菌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乳酸 利于乳酸菌的識別和分離 在平板上有透明圈
(3)甘油
點評 本題主要以泡菜的制作為前提,考生微生物應用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由觀察甲到觀察乙須將5倍目鏡更換為10倍目鏡 | |
B. | 甲、乙、丙可在同一個細胞內依次發生 | |
C. | 與甲相比,乙所示細胞的細胞液濃度較低 | |
D. | 由乙轉變為丙的過程中,沒有水分子從胞內擴散到胞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長時間饑餓的動物的RQ會先降低后增加 | |
B. | 平靜狀態時動物的RQ一定等于1 | |
C. | 劇烈運動時動物的RQ會變小 | |
D. | 三種底物呼吸嫡不同的原因與C、H、O、N的比例有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二者都應用同位素示蹤技術 | |
B. | 二者的設計思路都是設法把DNA與蛋白質分開,研究各自的效應 | |
C. | 艾弗里的實驗設置了對照,赫爾希與蔡斯的實驗沒有對照 | |
D. | 二者都證明了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