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題圖:圖為該生態系統修復后的部分生物的營養關系,其中食物網第一營養級的生物是黑藻、顫藻等植物;第二營養級的生物有螺螄、草魚、羅非魚;第三營養級的生物有草魚、羅非魚和野鴨;第四營養級的生物是野鴨.據此答題.
解答 解:(1)野鴨是活動范圍相對比較廣泛的動物,所以調查野鴨的種群密度常用標志重捕法.當螺螄數量增加時,草魚和羅非魚數量也會增多,這樣,螺螄種群的增長就會受到抑制.這是生物群落內部負反饋調節的結果,負反饋調節是生態系統穩態的基礎.
(2)根據題意這種沉水區植物、動物的數量變化的研究,屬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結果.浮游動物能夠大量捕食浮游藻類,也間接地控制了藻類的數量,這體現出信息傳遞的作用是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3)該修復工程引入的生物均以當地生物為主,且引入的種類和數量經過了實驗論證,這主要符合生態工程的協調與平衡原理.
(4)已知低營養級的能量,求高營養級能量時:獲得能量最多:選最短食物鏈,按×20%計算;獲得能量最少:選最長食物鏈,按×10%計算.若黑藻、顫藻等植物固定的太陽能為10000kJ,求野鴨最多可獲得多少能量,應該選最短食物鏈(黑藻、顫藻等植物→羅非魚→野鴨),按×20%計算,則野鴨最多可獲得能量值為10000×20%×20%=400kJ.
故答案為:
(1)標志重捕 負反饋調節(反饋調節或自我調節)
(2)群落 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3)協調與平衡
(4)400
點評 本題結合某生態系統修復后的部分生物的營養關系圖解,考查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等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掌握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過程及能量傳遞效率的相關計算;識記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的功能,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實驗證明DNA是轉化因子 | |
B. | 只有實驗①可作為實驗④的對照 | |
C. | 實驗②和實驗④中的死亡小鼠體內都只能分離到S型活細菌 | |
D. | 重復實驗①與④,得到同樣的結果,可排除S型活細菌由R型活細菌突變而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感受器和效應器都是由神經末梢直接構成 | |
B. | 在興奮的傳導過程中存在著電信號和化學信號 | |
C. | 運動性失語癥的有關中樞是人類特有的 | |
D. | 僅靠一個神經細胞不可能完成反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 |
B. | 遺傳和變異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 |
C. | 自然選擇學說是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核心 | |
D. | 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