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強度(klx)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O2釋放量(μL•cm-2葉面積•min-1) | -0.2 | 0 | 0.2 | 0.4 | 0.8 | 1.2 | 1.2 | 1.2 |
分析 分析表格:甲表所示為特殊的裝置內,給予不同強度的光照,測到的該植物的氧氣釋放量.其中光照為0時所測數據代表呼吸速率,光下所處數據代表凈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實際光合速率一呼吸速率.
分析曲線圖:圖1表示該作物相對光合速率(即凈光合速率)與葉齡的關系,A點表示幼葉成折疊狀,B點表示葉片充分展開,CD段葉片逐漸衰老脫落;圖2中曲線1、2分別表示作物在適宜的光照強度下的實際光合量和凈光合量.
解答 解:(1)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過程中,光反應階段釋放O2的同時還產生[H]和ATP用于暗反應.表中所測氧氣的釋放量代表凈光合量.光照強度為0時,氧氣的釋放量代表呼吸量,所以在光照強度為4 klx時,該作物光合作用的實際產氧量=凈光合量+呼吸量=0.4 μL•cm-2葉面積•min-1.
(2)已知圖1中A點表示幼葉成折疊狀,B點表示葉片充分展開,即AB段表示幼葉展開,葉面積增大,光合色素含量增多,所以該段相對光合速率上升.而CD段葉片衰老,葉綠素含量減少,相關酶活性降低,所以相對光合速率明顯下降.
(3)若植物生活在12小時光照、12小時黑暗的環境中,該植物一天中有機物的積累量=光照時有機物的積累量-黑暗時有機物的消耗量=12×凈光合量-12×呼吸量.由此可見,只有凈光合量大于呼吸量時,植物才能積累有機物,正常生長.分析圖2可知環境溫度為35℃時,該植物凈光合量與呼吸量相等,高于35℃時,凈光合量小于呼吸量,植物不能正常生長.
(4)由表中數據可知,光照強度為10 klx時,植物凈光合量最大;由圖2可知環境溫度為25℃時,植物凈光合量最大.所以該溫室作物白天生長的最佳環境條件是光照強度為10 klx、室溫為25℃.
故答案為:
(1)[H]和ATP 類囊體 0.4
(2)幼葉展開,葉面積增大,光合色素含量增多 葉片衰老,葉綠素含量減少,相關酶活性降低
(3)35℃此時凈光合量與呼吸量相等,大于35℃則凈光合量小于呼吸量,植物不能正常生長
(4)光照強度為10 klx、室溫為25℃
點評 本題結合圖表,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綜合應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圖表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的能力;計算能力和能理論聯系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學問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免疫系統存在過度反應是因為感染了HIV | |
B. | 檢驗點可能是抗體,使腫瘤的攻擊T細胞 | |
C. | 腫瘤細胞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T細胞沒有 | |
D. | 用藥物pembrolizumab后,可能引發細胞的程序性死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尿糖試紙中含有a和c | |
B. | 尿糖試紙需在較高溫度下保存 | |
C. | 表達式中,b為葡萄糖酸,e為有色化合物 | |
D. | 尿糖試紙的作用原理為a可與斐林試劑產生磚紅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省福州市鼓山校區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秋•遂寧期末)人體對抗病原體有三道防線.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皮膚、黏膜和唾液中的溶菌酶屬于第一道防線
B.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均屬于非特異性免疫
C.這三道防線均不僅生來就有而且都具有針對性
D.體液中的殺菌物質殺滅病原菌屬于第二道防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表甲 梯度濃度的抗菌肽對肝癌細胞吸收3H-TdR及活細胞數目的影響(24h內) | ||||||||
抗菌肽濃度(ug/ul) | 0 | 1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
實驗組別及研究內容 | ||||||||
一 | 3H-TdR攝取量 | 4000 | 1100 | 1180 | 2400 | 4120 | 4310 | 4220 |
二 | 活細胞總數 | 100 | 140-153 | 180-200 | 212-240 | 148-160 | 80-92 | 20-4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曲線上的點 | 種群大小 | $\frac{K-N}{K}$ | 種群的增長量 |
S1 | 20 | 0.90 | 18 |
S2 | 50 | 0.75 | 38 |
S3 | 100 | 0.50 | 50 |
S4 | 150 | 0.25 | 38 |
S5 | 180 | 0.10 | 18 |
A. | 環境阻力對種群增長的影響出現在S4點之后 | |
B. | 防治蝗蟲應在蝗蟲數量達到S3點時進行效率最高 | |
C. | 改善空間和資源條件有望使人工飼養雞群S3點提高 | |
D. | 若此表示酵母菌生長狀況,則有害代謝產物在S1時期大量積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被AD-36腺病毒感染后,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能發生“染色質→染色體→染色質”的變化 | |
B. | AD-36腺病毒只激活人體的T細胞,引起機體細胞免疫 | |
C. | 正常情況下,被感染的體細胞能形成抗原MHC復合體移動到細胞的表面呈遞出來 | |
D. | 利用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能檢測血清中是否含有相應病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