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甲 梯度濃度的抗菌肽對肝癌細胞吸收3H-TdR及活細胞數目的影響(24h內) | ||||||||
抗菌肽濃度(ug/ul) | 0 | 1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
實驗組別及研究內容 | ||||||||
一 | 3H-TdR攝取量 | 4000 | 1100 | 1180 | 2400 | 4120 | 4310 | 4220 |
二 | 活細胞總數 | 100 | 140-153 | 180-200 | 212-240 | 148-160 | 80-92 | 20-40 |
分析 1、DNA分子的復制發生在細胞分裂的間期(S期),胸腺嘧啶是DNA分子中的一種特有的堿基.
2、生物膜的結構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選擇透過性.
3、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受到嚴格的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序性調控,也常常被稱作細胞編程性死亡.
4、生物體的表現性是基因型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5、凝膠色譜法是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分離蛋白質的一種有效方法;電泳法是利用待測樣凝膠色譜法和電泳法都是分離蛋白質的重要方法品中各種分子帶電性質的差異和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狀不同,使帶電分子產生不同的遷移速度,從而實現樣品中各種分子的分離或鑒定.
6、由題干“高濃度(抗菌肽)抑制細胞增殖,低濃度(抗菌肽)促進細胞凋亡”,結合分析表甲實驗一的數據,隨著抗菌肽濃度的增加,3H-TdR攝取量先增加后逐漸減少可知:抗菌肽能抑制分裂間(S)期 DNA的合成從而限制細胞的增殖.
解答 解:(1)①3H-TdR是合成DNA的原料,其攝取量減少,說明抗菌肽能抑制分裂間(S)期 DNA的合成從而限制細胞的增殖.
②3H-TdR攝取量隨抗菌肽濃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逐漸減少,在抗菌肽的濃度為1ug/ul時攝取量最少,說明最佳抑制細胞增殖作用對應的抗菌肽濃度為1ug/ul左右.
(2)①癌細胞的“自溶”現象體現了膜具有一定流動性,當抗菌肽的濃度超過10-2(ug/ul)后,活的癌細胞總數減少,說明癌細胞增殖數目小于凋亡數目,細胞數目減少.
②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受到嚴格的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序性調控,也常常被稱作細胞編程性死亡,細胞凋亡的本質是凋亡基因的表達.
(3)圖乙中甲醇誘導可使所選的菌種與一般菌種具有不同的功能,表達說明了表現型是基因型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抗菌肽是一種蛋白質,分離與純化抗菌肽常使用的方法是電泳或凝膠色譜法.
故答案為:
(1)①間(S) DNA ②1
(2)①一定的流動性的 小于 ②凋亡基因的表達
(3)表現型是基因型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電泳或凝膠色譜法
點評 本題考查細胞分裂、細胞癌變、細胞凋亡的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識記細胞分裂、細胞癌變和細胞凋亡的概念和特征,通過分析題中的表格獲取信息是解題的關鍵.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多細胞生物體內細胞是否凋亡與其周圍細胞有密切關系 | |
B. | 腦細胞缺氧而死亡是細胞的壞死 | |
C. | 細胞代謝速度減慢是細胞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 | |
D. | 細胞的正常基因突變成原癌基因是細胞癌變的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糖類、脂類、核酸、ATP | B. | 蛋白質、磷脂、核酸、糖類 | ||
C. | 蛋白質、糖類、核酸、ATP | D. | 蛋白質、核酸、磷脂、AT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光照強度(klx)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O2釋放量(μL•cm-2葉面積•min-1) | -0.2 | 0 | 0.2 | 0.4 | 0.8 | 1.2 | 1.2 | 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省福州市鼓山校區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秋•遂寧期末)下列關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系敘述錯誤的是( )
A.單細胞動物和一些多細胞低等動物只有體液調節
B.這兩種調節方式的結構基礎和作用方式均不一樣
C.某些情況下體液調節可看做神經調節的一個環節
D.成年動物體內甲狀腺激素缺乏就會影響腦的發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藍藻屬于微藻,通常包括藍球藻,念球藻,顫藻等 | |
B. | 影響微藻生物的因素只有PH,光照,溫度 | |
C. | 研究微藻可能用于改善土壤pH,從而間接調節土壤肥力 | |
D. | 微藻既有直接價值又有間接價值,應受到易地保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胖頭觴遭受捕食后釋放報警信息素并對白斑狗魚進行標記屬于種內互助 | |
B. | 白斑狗魚的種群密度和在適宜棲息區域內的隨機分布不屬于種群的特征 | |
C. | 報警信息素使同伴回避并干擾第一只白斑狗魚的捕食,體現了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 | |
D. | 采用標志重捕法研究胖頭鱥的種群密度時,部分標志物脫落會導致調查結果偏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