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題圖:圖甲是一個草原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示意圖,其中a表示光合作用;b、c表示捕食關系;e表示分解作用;d表示呼吸作用.
分析乙圖:圖乙是該生態系統中鼠攝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圖,其中A表示鼠同化的總能量;B表示鼠生長、發育和繁殖;C表示被分解者利用.
分析丙圖:幼年個體明顯多于老年個體,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種群密度逐漸升高.
解答 解:(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進入無機環境的途徑是d呼吸作用,圖中能量進入群落的途徑主要是光合作用,其次可能有化能合成作用.
(2)估算種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其中標志重捕法適用于調查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的動物(如鼠)的種群密度.若多次調查所獲得的數據基本不變,說明該鼠種群的數量保持相對穩定,因此其年齡組成為穩定型.圖丙屬于增長型,說明該鼠種群數量會逐漸升高,這將直接導致牧草被大量捕食,牧草的數量大量減少,使草原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
(3)狼能夠依據鼠留下的氣味去捕食,鼠同樣也能夠依據狼的氣味或行為躲避獵捕,可見狼和兔種間數量保持相對穩定的調節屬于負反饋調節.
(4)由以上分析可知圖乙中B表示鼠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某一營養級(最高營養級除外)的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個營養級、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因此B的能量除圖中所示去路外,還有一部分未被利用.若A中能量為1.6×109kJ,B中能量為1.4×109kJ,某種天敵同化的能量為2.4×108kJ,則該生態系統中從鼠到其天敵的能量傳遞效率為2.4×108÷(1.6×109)×100%=15%.
故答案為:
(1)d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2)標志重捕法 穩定 牧草
(3)負反饋調節
(4)用于鼠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 未被利用的能量 15%
點評 本題結合生態系統碳循環示意圖、鼠能量流動示意圖和柱形圖,考查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要求考生識記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的過程,能準確判斷圖中各生理過程的名稱;識記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過程,掌握某一營養級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過程,能準確判斷乙圖中字母的含義.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破傷風芽孢桿菌適宜生活在有氧的環境中 | |
B. | 與細菌呼吸有關的酶由擬核的基因編碼 | |
C. | 大腸桿菌無線粒體,但能進行有氧呼吸 | |
D. | 有氧和無氧時,酵母菌呼吸作用產物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分化使各種細胞的遺傳物質有所差異,導致細胞的形態和功能各不相同 | |
B. | 細胞衰老時,細胞核的體積變小,核膜內折,染色質收縮、染色加深 | |
C. | 腦細胞因缺氧而死亡的現象屬于細胞凋亡 | |
D. | 抑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細胞發生異常增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格里菲思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 |
B. |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證明了DNA是噬菌體的主要遺傳物質 | |
C. |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結構中胸腺嘧啶數等于腺嘌呤數,胞嘧啶數等于鳥嘌呤數 | |
D. | 煙草花葉病毒感染煙草實驗說明所有病毒的遺傳物質是 R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Smac從線粒體釋放時需消耗能量 | |
B. | 癌細胞中Smac從線粒體釋放可能受阻 | |
C. | Smac與IAPs在細胞凋亡中的作用相同 | |
D. | 癌細胞的無限增殖,可能與癌細胞中IAPs過度表達有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上期末生物復習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2015秋•冀州市校級期末)圖為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概念圖,請據圖回答相關問題:
(1)②導致①改變的內因是生物的 和 ,它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2)圖中③指 ,③的觀點沒有提出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隔離是指不同種群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現象,也就是物種形成必須要有 隔離.
(3)④指 的多樣性.
(4)某植物種群中基因型AA的個體占20%,基因型aa的個體占50%.倘若人為舍棄隱性性狀類型僅保留顯性性狀的基因型,令其自交,則自交一代中基因型AA的個體占 ,aa基因型的個體占 ,此時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為 ,經這種人工選擇作用,該種群是否發生了進化? 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