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控制野兔種群數量,澳洲引入一種主要由蚊子傳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強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強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種群數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時間。幾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種群數量維持在低水平。由此無法推斷出
A.病毒感染對兔種群的抗性具有選擇作用 |
B.毒性過強不利于維持病毒與兔的寄生關系 |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間的協同(共同)進化過程中發揮了作用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圖甲表示酶催化反應過程,圖乙表示在最適溫度下該酶促反應生成氨基酸的量與時間的關系曲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圖甲中a表示酶,b表示二肽 |
B.圖甲中a與b結合后,a的性質不會發生變化 |
C.適當降低溫度,圖乙中的M值不變 |
D.圖乙中c~d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酶的數量有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將桑樹和大豆分別單獨種植(單作)或兩種隔行種植(間作),測得兩種植物的光合速率如下圖所示(注:光飽和點是光合速率達到最大值時所需要的最低光照強度)。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與單作相比,間作時兩種植物的呼吸強度均沒有受到影響 |
B.與單作相比,間作時兩種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飽和點均增大 |
C.間作雖然提高了桑樹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 |
D.大豆植株開始積累有機物時的最低光照強度單作大于間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運動時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滲透壓與血漿相等,在流經汗腺導管排出體外過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出汗可使血漿滲透壓降低 |
B.出汗不利于體溫維持穩定 |
C.汗腺導管重吸收Na+需要消耗ATP |
D.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興奮減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醋酸菌在無氧條件下利用乙醇產生醋酸 |
B.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利用葡萄糖汁產生酒精 |
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發酵 |
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某同學在①、②、③三種條件下培養大腸桿菌,這三種條件是:
①以葡萄糖為碳源的培養基,不斷補充培養基,及時去除代謝產物
②以葡萄糖為碳源的培養基,不斷補充培養基,不去除代謝產物
③以葡萄糖和乳糖為碳源的培養基,不補充培養基,不去除代謝產物
根據培養結果繪制的一段時間內菌體數的對數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圖如下:
假設三種培養基中初始總糖量相等,則①、②、③三種條件依次對應的趨勢圖是
A.甲、乙、丙 | B.乙、丙、甲 | C.丙、甲、乙 | D.丙、乙、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敘述與生物學史實相符的是
A.孟德爾用山柳菊為實驗材料,驗證了基因的分離及自由組合規律 |
B.范·海爾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實驗,認為植物生長的養料來自土壤、水和空氣 |
C.富蘭克林和威爾金斯對 DNA 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D.赫爾希和蔡斯用35S 和32P 分別標記T2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證明了DNA 的半保留復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寒帶針葉林中兩個動物種群(N1、N2)的數量變化如下圖所示,據圖判斷這兩個種群的關系是( )
A.捕食關系,N1為捕食者,N2為被捕食者 |
B.捕食關系,N2為捕食者,N1為被捕食者 |
C.競爭關系,N1為競爭中的勝利者,N2為失敗者 |
D.共生關系,N1、N2彼此依賴,相互有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