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關于生命科學研究方法與發展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達爾文通過向光性實驗,證明了生長素分布不均是植物彎曲生長的原因 |
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結構時,主要運用了數學模型建構的方法 |
C.摩爾根利用類比推理的方法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
D.林德曼通過對賽達伯格湖的研究發現了能量流動具有單向、逐級遞減的特點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遺傳物質基礎知識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構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
B.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通過基因控制酶的合成引起的 |
C.堿基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 |
D.游離脫氧核苷酸連接成DNA分子時需DNA聚合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圖為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攪拌時間與放射性強弱關系的曲線圖,實驗過程中被感染的細菌基本沒有發生裂解。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實驗中用35S、32P分別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DNA |
B.實驗過程中充分攪拌能使所有的噬菌體與細菌脫離 |
C.實驗結果說明適宜的攪拌時間為2min左右 |
D.此實驗能證明噬菌體的遺傳物質主要是D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可遺傳變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A.A基因可自發突變為a1或a2基因,但a1基因不可回復突變為A基因 |
B.有性生殖的生物,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間可以發生基因重組 |
C.Ti質粒的T-DNA片段整合到土壤農桿菌的DNA上,屬于染色體變異 |
D.殺蟲劑誘導了害蟲產生抗藥性突變,使害蟲抗藥性增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表是用不同濃度的吲哚乙酸浸泡綠豆種子24小時后播種,發芽第5天幼根、胚軸生長的情況,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促進綠豆幼根生長的最適浸種濃度一定是10-9 mol/L |
B.10-5mol/L的濃度時對綠豆根的生長一定是抑制作用 |
C.促進花生等其它植物種子胚軸生長的最適浸種濃度也一定是10-5 mol/L左右 |
D.綠豆幼根對生長素濃度的敏感性一定大于胚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某哺乳動物的基因型為MMNn,該動物減數分裂形成的一個基因型為MmN的配子如下圖所示,下列關于該配子同時含有M、m基因的原因分析錯誤的是( )
A.與基因突變有關 |
B.與減Ⅰ時交叉互換有關 |
C.與減Ⅰ時同源染色體分到同一極有關 |
D.與減Ⅱ時姐妹染色單體未分離無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人胰島細胞能產生胰島素,但不能產生血紅蛋白,則胰島細胞中
A.只有胰島素基因 |
B.有胰島素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沒有血紅蛋白基因 |
C.既有胰島素基因,也有血紅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 |
D.染色體上的基因比人受精卵染色體上基因要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有些植物的開花需要光信息的刺激 |
B.昆蟲信息素的使用對人類和昆蟲都是有利的 |
C.煙草植株受到蛾的攻擊會產生一種信息素 |
D.蚜蟲受到七星瓢蟲的攻擊時,會產生一種信息素,附近其他的蚜蟲感知后會離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近年我國在近海海域實行“伏季休漁”,其目的是( )
A.控制捕魚的大小和數量,實現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
B.檢測漁船和捕魚器械,節省燃料 |
C.防止“赤潮”的出現和海水污染惡化 |
D.實施分區管理,避免漁事糾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