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H標記蠶豆根尖分生區細胞的DNA分子雙鏈,再將這些細胞轉入含秋水仙素但不含3H的普通培養基中培養。若秋水仙素對細胞連續發揮作用,則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秋水仙素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但不影響著絲點的正常分裂
B.通過對細胞中不含單體時的染色體計數,可推測DNA復制的次數
C.通過檢測DNA鏈上3H標記出現的情況,可推測DNA的復制方式
D.細胞中DNA第二次復制完成時,每條染色體的單體均帶有3H標記
D
【解析】
試題分析:秋水仙素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導致細胞中的染色體數加倍,但不影響著絲點的正常分裂,A項正確;蠶豆根尖分生區細胞每進行一次有絲分裂,染色體就復制一次,染色體復制實質上是DNA的復制,用3H標記DNA分子雙鏈的蠶豆根尖分生區細胞在不含3H的普通培養基中培養,若該細胞連續分裂n次,則子代DNA分子的總數為2n,依據DNA分子的半保留復制,含3H標記的DNA分子有2個,不含3H標記的DNA分子有(2n-2),所以,可以通過對細胞中不含單體時的染色體計數,可推測DNA復制的次數,B項正確;同時,也可以通過檢測DNA鏈上3H標記出現的情況,推測DNA的復制方式,C項正確;細胞中DNA第二次復制完成時,每條染色體的一條單體帶有3H標記,D項錯誤;
考點:本題考查DNA復制和細胞分裂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福建省高三12月月考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物質與功能的對應關系錯誤的一組是( )
A.糖蛋白——識別與信息交流
B.脂肪——動物細胞中特有的儲能物質
C.DNA——攜帶遺傳信息
D.磷脂——構成生物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蘇北四市高三第二次調研測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細胞生命歷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沒有細胞分化就不可能形成各種組織、器官
B.細胞分裂都會出現紡錘體和遺傳物質的復制
C.細胞在癌變的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
D.細胞凋亡有利于個體生長發育,其過程受基因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推薦】2014-2015學年重慶市高三第二次月考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與實驗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紫色洋蔥外表皮細胞經處理后用吡羅紅染色,其細胞質呈紅色
B.在高倍鏡下觀察黑藻葉裝片,可見葉綠體的雙層膜結構
C.觀察線粒體形態時,用鹽酸處理細胞后對線粒體染色
D.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用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后,沉淀物中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攪拌不充分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1月份統一考試理科綜合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0分,每空1分)右圖表示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三大系統相互調節的部分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由圖可知:神經末梢可通過 直接調節免疫器官或免疫細胞的活動。
(2)T細胞活性下降,引起機體生成抗體的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3)維持機體穩態離不開細胞間的信息交流,動物細胞間進行信息交流的途徑主要有兩種。途徑一:通過信息分子,如 (最少兩項)等,在體液中運輸并作用于靶細胞來實現信息交流,途徑二:吞噬細胞與T細胞之間是通過 實現信息交流。
(4)手術中,為了不產生痛覺,常施用藥物麻醉,以阻斷信息的傳遞。請問小手術的局部麻醉,藥物作用于反射弧的部位(環節)是 。
(5)有科研人員利用免疫調節原理將毒性弱的霍亂菌苗注入正常小鼠體內,作為______ 起作用,使其體內產生了相應的免疫活性物質,該過程會出現上圖 (填A或B)所示的現象。
(6)向(5)中小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極強的霍亂弧菌制劑后小鼠沒有發病,則在此免疫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特異性細胞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重慶市萬州區高三一診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4分)人體許多生理活動原理的探究都是首先通過動物實驗來進行的。狗是科學家們常常選用的實驗動物。請對下面生理實驗進行分析并回答:
(1)狗神經動作電位的產生與細胞膜離子通透性的變化有直接關系,如上圖所示。細胞膜對離子通透性的高低可以用電導表示,電導大,離子通透性高,電導小,離子通透性低(gNa+、gK+分別表示Na+、K+的電導)。神經細胞接受刺激產生動作電位過程中,細胞膜對Na+和K+ 的通透性變化分別是Na+ ,K+ 。細胞bc段Na+ 進細胞 (需要、不需要)能量,cd 出細胞 (需要、不需要)能量。
(2)通常情況下狗吃肉后會大量分泌胃液。經過實驗發現:先將狗飼喂橄欖油50ml,90分鐘后再飼喂肉 150g,狗胃液分泌抑制達2小時。將狗支配胃的神經切除,重復上述實驗,結果相同。據此有人作出假設:脂肪可以刺激小腸前段黏膜產生一種物質經血液循環至胃黏膜細胞抑制胃液分泌。為驗證這一假設,實驗設計如下:將狗甲的小腸前段結扎為A、B兩段,并在B段注人橄欖油50ml,A段不處理。90分鐘后,將 分別與稀鹽酸加砂子磨碎,制成提取液,并編號A、B。將狗乙、丙的支配胃的神經切除,并飼喂狗乙、丙肉各150g。將等量A、B提取液分別注射入狗乙、丙的靜脈中。預期實驗結果:乙狗 ;丙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重慶市萬州區高三一診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科學家利用酵母菌的不同類型研究分泌蛋白的分泌示意圖,它揭示了囊泡的運輸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A型表示內質網膜結構異常導致分泌過程出現障礙
B.囊泡和靶膜的識別并融合表明生物膜具有選擇透過性
C.D型可能是高爾基體功能異常導致分泌過程出現障礙
D.沒有囊泡運輸的精確組織,細胞代謝將陷人混亂狀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天津武清區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分)下表是根據實驗目的,所需選用的試劑與預期的實驗結果正確的是( )
實驗目的 | 試劑 | 預期的實驗結果 | |
A | 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 | 醋酸洋紅 | 染色體被染成紫紅色 |
B | 檢測植物組織中的脂肪 | 蘇丹Ⅲ試劑 | 脂肪顆粒被染成紅色 |
C | 檢測植物組織中的葡萄糖 | 雙縮脲試劑 | 葡萄糖與雙縮脲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淀 |
D |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 斐林試劑 吡羅紅 | 斐林試劑將DNA染成綠色,吡羅紅將RNA染成紅色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上海市浦東新區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測試生命科學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假設一個雙鏈均被32P標記的噬菌體DNA由5000個堿基對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堿基的20%。用這個噬菌體侵染只含31P的大腸桿菌,共釋放出100個子代噬菌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過程至少需要3×105個鳥嘌呤脫氧核苷酸
B.含32P與只含31P的子代噬菌體的比例為1:49
C.噬菌體增殖需要細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D.該DNA發生突變,其控制的性狀即發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