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表示人體在某種環境條件發生改變時,內環境中某種激素的含量變化。環境條件變化和激素對應正確的是
A.饑餓—促甲狀腺激素
B.食物過咸—抗利尿激素
C.劇烈運動—胰島素
D.氣溫過高—甲狀腺激素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浙江省杭州地區7校高三上學期期末模擬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科學家對生長在某區域兩個不同地段(水分條件相對較好的溝底和水分條件較差的坡面)的中國沙棘雌、雄株進行了研究,測得一天中CO2吸收量變化如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一般情況下,曲線I所代表的植株在8點和12點時碳反應所固定的CO2量不相同
B.在12:00時,若適當提高CO2濃度,短時間內植株Ⅱ中NADPH的合成速率減慢
C.溝底和坡面的中國沙棘雄株都比雌株更適合在干旱地區生存
D.提取秋季沙棘葉片中的光合色素進行紙層析,可能只出現溶解度較小的2條色素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南省鄭州市畢業班第二次質量預測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7分)在調查某林場松鼠的種群數量時,計算當年種群數量與一年前種群數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下圖所示的曲線。請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前4年該種群數量_______ (填“增大”、“減小”或“基本不變”),第9年調查松鼠的年齡組成,最可能表現為_______型。第______年松鼠的種群密度最低。
(2)第16~20年松鼠種群數量將呈_____ 型曲線增長,從物種之間的關系解釋,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吉林省高二下學期月考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生活在反芻動物胃內的纖維素分解菌,其新陳代謝類型是
A.自養需氧型 B.異養厭氧型
C.異養需氧型 D.自養厭氧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福建省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4分)研究發現,乙酰膽堿(一種神經遞質)作用于骨骼肌細胞,引起收縮;作用于心肌細胞,卻降低收縮頻率。請回答下列問題:
(1)乙酰膽堿經神經元的突觸前膜釋放,進入 ,隨后與骨骼肌細胞膜上特異性受體結合,導致細胞膜電位轉變為 ,骨骼肌細胞發生興奮而收縮。
(2)現有患者經檢測發現,體內抗乙酰膽堿受體的抗體濃度水平異常增高。已知,這種抗體作用于乙酰膽堿受體后,可使受體退化并阻礙其再生。則該患者可能出現的癥狀是__________(骨骼肌痙攣/骨骼肌松弛)。
(3)為了探究乙酰膽堿作用于上述兩種肌細胞產生不同反應是否與兩種肌細胞膜上的相應受體不同有關,研究人員進行下面實驗。
實驗步驟:
用骨骼肌細胞膜上的 做抗原,制備相應的抗體。
②利用抗體與抗原特異性結合特點,將上述抗體分別作用于骨骼肌細胞和心肌細胞。
③一段時間后,用 分別作用于這兩種細胞,觀察它們收縮反應變化的情況。
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若骨骼肌細胞 ,心肌細胞 ,則骨骼肌細胞膜上的乙酰膽堿受體與心肌細胞的不同,表明乙酰膽堿作用特點與兩種肌細胞膜上的相應受體不同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福建省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生態系統多樣性形成的原因是
A.基因突變 B.自然選擇 C.共同進化 D.地理隔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福建省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①~③分別表示人體細胞中發生的3種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過程①發生的主要場所是細胞質
B.過程②的起始點為起始密碼
C.過程③中核糖體在mRNA上由左向右移動
D.過程③的主要目的是形成氫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福建省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神經元之間傳遞興奮時,突觸小體完成的信息轉換模式為
A.電信號→電信號 B.電信號→化學信號
C.化學信號→化學信號 D.化學信號→電信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北京市西城區高三一?荚嚴砭C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實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果酒、果醋的發酵,需要對發酵原料進行嚴格的滅菌
B.提取雞血細胞中的DNA,需用蒸餾水使細胞吸水漲破
C.觀察細胞中染色體形態的變化,應選擇具有分裂能力的細胞
D.觀察動物細胞中核酸的分布,用鹽酸處理可改變細胞膜通透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