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先向計數室內滴加培養液,然后再將蓋玻片放在計數室上 | |
B. | 從瓶中吸出培養液進行計數之前,不必搖勻培養瓶中的培養液 | |
C. | 培養用具必須經過嚴格的滅菌處理,培養液則不需滅菌 | |
D. | 為了方便酵母菌計數,培養后期的培養液應先稀釋后再計數 |
分析 1、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實驗的原理:
(1)酵母菌可以用液體培養基來培養,培養液中的酵母菌種群的增長情況與培養液中的成分、空間、pH、溫度等因素有關,我們可以根據培養液中的酵母菌數量和時間為坐標軸做曲線,從而掌握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情況.
(2)利用血球計數板在顯微鏡下直接計數是一種常用的細胞計數法,這種方法可以直接測定樣品中全部的細胞數目,所以一般用于單細胞微生物數量的測定,由于血球計數板上的計數室蓋上蓋玻片后的容積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據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細胞數目來計算單位體積的細胞的總數目.
2、探究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中,實驗流程為:(1)酵母菌培養(液體培養基,無菌條件)→(2)振蕩培養基(酵母菌均勻分布于培養基中)→(3)觀察并計數→重復(2)、(3)步驟(每天計數酵母菌數量的時間要固定)→繪圖分析.
解答 解:A、使用血球計數板時,應先放蓋玻片,再滴加培養液,使培養液從邊緣處自行滲入計數室,多余培養液用濾紙吸去,A錯誤;
B、從瓶中吸出培養液進行計數之前,應將培養瓶輕輕震蕩幾次,使得酵母菌分布均勻,以減少實驗誤差,B錯誤;
C、在實驗過程中,必須要對培養用具和培養液進行嚴格的滅菌處理,以避免雜菌污染,影響實驗結果,C錯誤;
D、到培養后期,由于酵母菌的大量增多,為了方便對酵母菌計數,應先稀釋培養后期的培養液,然后再在顯微鏡下計數,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探究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步驟、實驗條件、實驗操作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實驗現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注意積累.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圖示可以說明下丘腦可通過神經和體液兩個途徑來調節內分泌腺的活動 | |
B. | 若切斷⑦導致下丘腦不能支配胰島,則機體的血糖調節能力減弱 | |
C. | 感受器、①、下丘腦、⑦、內分泌腺構成的反射弧,最終的效應器是圖中內分泌腺 | |
D. | 從③⑦可以看出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腺活動的樞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兩者后期染色體行為和數目相同,DNA分子數目不同 | |
B. | 兩者后期染色體行為相同,染色體數目和DNA分子數目不同 | |
C. | 兩者中期染色體數目不同,染色體行為和DNA分子數目相同 | |
D. | 兩者前期染色體數目相同,染色體行為和DNA分子數目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生物(全國卷1參考版) 題型:綜合題
有關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來標記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脫氧)上三個磷酸基團所處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卮鹣铝袉栴};
(1)某種酶可以催化ATP的一個磷酸基團轉移到DNA末端上,同時產生ADP。若要用該酶把32P標記到DNA末端上,那么帶有32P的磷酸基團應在ATP的 (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帶有32P標記的dATP作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將32P標記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則帶有32P的磷酸基團應在dATP的(填“α”“β”或“γ”) 位上。
(3)將一個帶有某種噬菌體DNA分子的兩條鏈用32P進行標記,并使其感染大腸桿菌,在不含有32P的培養基中培養一段時間。若得到的所有噬菌體雙鏈DNA分子都裝配成噬菌體(n個)并釋放,則其中含有32P的噬菌體所占比例為2/n,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