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起對照作用的是清水組和緩沖液組的溶液pH | |
B. | 三組結果中,所得結果存在不合理的是清水組 | |
C. | 該實驗結果說明血漿組緩沖物質的緩沖能力是有限的 | |
D. | 圖中結果表明緩沖液組維持pH穩定的能力強于血漿組 |
分析 實驗過程中可以變化的因素稱為變量.其中人為改變的變量稱做自變量,隨著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變量稱做因變量.除自變量外,實驗過程中可能還會存在一些可變因素,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這些變量稱為無關變量.實驗設計時要遵循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要注意無關變量應該相同且適宜.
內環境的理化性質主要包括溫度、pH和滲透壓:
(1)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漿接近中性,pH為7.35~7.45.血漿的pH之所以能夠保持穩定,與它含有的緩沖物質有關;
(3)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
解答 解:A、根據圖中曲線可以分析,緩沖液組具有一定的維持PH的能力,血漿組維持pH組能力最強.由此可得知,實驗中清水組和緩沖液組與血漿組起對照作用,A正確;
B、清水組實驗前是呈中性,但是加HCL后,溶液pH值下降,因此清水組預期結果中明顯不符合科學,B正確;
C、該實驗結果說明血漿組緩沖物質的緩沖能力是有限的,C正確;
D、通過對照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血漿與緩沖液一樣具有維持pH值相對穩定的功能,且血漿的這種能力比較強,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內環境的相關知識及實驗設計思路.考查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寧夏銀川市高三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黃曲霉毒素是毒性極強的致癌物質,常藏身于霉變的花生和玉米等種子中.研究發現,黃曲霉毒素能引起細胞中的核糖體不斷從內質網上脫落下來,這一結果將直接導致人的胰島B細胞中的( )
A.細胞膜被破壞
B.染色體被破壞
C.細胞內大量酶的合成受到影響
D.胰島素合成受到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監利一中愛心亭池塘中的所有的魚 | |
B. | 生物實驗室培養皿中的大腸桿菌菌落 | |
C. | 培養基被污染后除大腸桿菌外,又滋生了別的細菌和真菌 | |
D. | 東區菜市場賣魚區全部的鯽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二氧化碳→葉綠素→ADP | |
B. | 二氧化碳→葉綠體→ATP | |
C. | 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類、五碳化合物 | |
D. | 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用含32P的培養基培養T2噬菌體可獲得32P標記的噬菌體 | |
B. | 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后其DNA利用脫氧核苷酸進行半保留復制 | |
C. | T2噬菌體在大腸桿菌的細胞核中合成DNA | |
D. | 該實驗直接證明了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分化導致基因選擇性表達,細胞種類增多 | |
B. | 細胞衰老表現為酶活性降低,不利于個體生長發育 | |
C. | 細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個體生長發育 | |
D. | 細胞癌變導致細胞黏著性降低,易分散轉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線粒體內氧氣濃度一般比細胞質基質高 | |
B. | 黃色短桿菌的線粒體比乳酸菌多 | |
C. | 線粒體中基因控制的性狀在后代會發生性狀分離但無分離比 | |
D. | 在蒸餾水中線粒體外膜比內膜更容易脹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脫水縮合形成多肽鏈 | B. | 加工蛋白質,分泌到細胞外 | ||
C. | 是中心體,形成紡錘體 | D. | 進行有氧呼吸,產生C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