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減數第二次分裂時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自由組合 | |
B. | 減數第二次分裂時姐妹染色單體3與4發生分離 | |
C. | 減數分裂四分體時期非姐妹染色體之間交叉互換 | |
D. | 減數分裂四分體時期染色單體1或2上的基因b突變為B |
分析 正常情況下,該植株為父本產生的花粉粒有B、b兩種,由于獲得該缺失染色體的花粉不育(即B),因此正常的測交結果后代應全表現為白色性狀.后代中部分出現紅色性狀,說明此時發生了變異,這種變異最有可能來源為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是發生了交叉互換.據此答題.
解答 解:A、減數第二次分裂時,即使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自由組合,帶有缺失染色體的那個花粉還是不育的,后代也不會出現紅色性狀,A錯誤;
B、正常的減數分裂過程中,在減數第二次分裂時,姐妹染色單體3與4就是自由分離的,這不會導致后代中部分表現為紅色性狀,B錯誤;
C、在以該植株為父本,測交后代中部分表現為紅色性狀,最可能的原因是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是發生了交叉互換,即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發生交叉互換,缺失染色體上的B基因交換到正常染色體上,從而產生了帶有B基因的正常雄配子,C正確;
D、基因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即使有,也只會出現個別現象,而不會導致部分個體都出現紅色性狀,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減數分裂和生物變異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審題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難度.考生要能夠抓住題中“部分表現為紅色性狀”,說明不是個別現象,即可排除基因突變.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心肌細胞的細胞膜上沒有乙酰膽堿受體 | |
B. | 乙酰膽堿引起的肌細胞膜電位變化均可傳播 | |
C. | 神經末稍釋放的乙酰膽堿由內環境擴散至肌細胞膜 | |
D. | 乙酰膽堿使Na+通過主動運輸快速進入骨骼細胞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浙江省東陽市高二下學業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為DNA分子片段示意圖,其中①③表示其中的化學鍵。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14N元素標記在DNA分子的氨基上
B.②處的堿基對缺失可導致基因突變
C.③處的化學鍵可由RNA聚合酶催化生成
D.①處的化學鍵在轉錄和翻譯過程均會斷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甲所示過程為圖乙中的①②③過程 | |
B. | 圖乙中存在A與U配對的過程有②③④⑤ | |
C. | 圖甲為染色體上的基因表達過程,需要多種酶參與 | |
D. | 青霉素影響核糖體在mRNA上移動,而影響轉錄過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II7致病基因均來自I1和I2 | |
B. | 據圖判斷,II4患白化病,II7患色盲病 | |
C. | 若III9染色體組成為XXY,那么產生異常生殖細胞的是其父親 | |
D. | 若III10和III12結婚,所生子女中發病率是$\frac{7}{4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個體發育過程中細胞的衰老對于生物體是有害的 | |
B. | 骨折時造成的細胞死亡是細胞的凋亡 | |
C. | 細胞分化的結果將造成不同細胞間蛋白質種類的差異 | |
D. | 癌癥的產生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不受其他條件影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溶酶體執行功能時伴隨其膜成分的更新 | |
B. | 植物細胞的胞間連絲具有物質運輸的作用 | |
C. | 能將無機物轉化成有機物的細胞不一定含有葉綠體 | |
D. | 酵母菌中的染色體被徹底水解得到的產物是氨基酸、核苷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