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為探究“鎂是植物生長的必需元素”,三位同學進行了實驗設計,下列是實驗的基本設計思路,請分別指出前兩個實驗設計思路能否達到實驗目的?為什么?并完善實驗三。
(1)實驗一:取生長狀況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實驗要求的容器培養。對照組容器內只盛有蒸餾水,實驗組容器內盛有用蒸餾水配制的鎂鹽溶液。兩組置于相同的適宜條件下培養,并對溶液通氣,觀察比較兩組植物的生長發育情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實驗二:取生長狀況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沙性土壤的容器中(沙性土壤肥力均勻,容器符合實驗要求),對照組澆以含有植物必需的各種元素的完全營養液,實驗組澆以不含鎂離子的營養液,兩組置于相同的適宜條件下培養,觀察比較兩組植物的生長發育情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三:
①方法步驟
a.將生長狀況一致的大豆幼苗分成數量相等的兩組。
b.將一組大豆幼苗放在盛有缺鎂的營養液的乙容器中,另一組大豆幼苗放在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預期結果及結論
實驗結果 | 實驗結論 |
若甲與乙中的大豆幼苗均生長正常 | ? |
若甲中大豆幼苗生長正常,乙中大豆幼苗生長異常 | ? |
?
______________
③若欲進一步驗證鎂一定是必需的無機鹽,還應增加的實驗步驟及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因為蒸餾水和用蒸餾水配制的鎂鹽溶液均缺乏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而使兩組植物生長均不正常??? 不能因為兩組容器內的沙性土壤中都可能含有鎂離子??? 等量的盛有完全營養液的甲容器中??? 將兩組置于相同的適宜條件下培養,給溶液通氣,觀察比較兩組植物的生長發育情況???
實驗結果 | 實驗結論 |
? | 鎂不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元素 |
? | 鎂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元素 |
??? 在缺鎂的完全營養液乙中加入一定量的含鎂的無機鹽,一段時間后,原來異常的大豆幼苗恢復正常生長(或病癥消失)? 證明鎂是必需的無機鹽???
【解析】
根據實驗目的可知,該實驗的自變量是鎂元素的有無,無關變量有其他必需元素種類、培養液的濃度等,設計實驗時要注意遵循單一變量原則。
(1)實驗一不能達到實驗目的,因為蒸餾水和用蒸餾水配制的鎂鹽溶液均缺乏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而使兩組植物生長均不正常。
(2)實驗二不能達到實驗目的,因為兩組容器內的沙性土壤中都可能含有鎂離子。
(3)實驗三:①正確方法步驟:a.取生長一致的大豆幼苗分成數量相等的兩組,用符合實驗要求的容器;b.對照組(甲)盛含有植物必需的各種元素的完全營養液,實驗組(乙)盛不含鎂離子的完全營養液;c.兩組置于相同的適宜條件下培養,給溶液通氣,觀察比較兩組植物的生長發育情況。
②預期結果及結論:若甲與乙中的大豆幼苗均生長正常,說明鎂不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元素;若甲中大豆幼苗生長正常,乙中大豆幼苗生長異常,說明鎂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元素。
③若欲進一步驗證鎂一定是必需的無機鹽,還應增加一組補充實驗:在缺鎂的完全營養液乙中加入一定量的含鎂的無機鹽,一段時間后,原來異常的大豆幼苗恢復正常生長(或病癥消失)? 證明鎂是必需的無機鹽。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以下有關細胞核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核孔是大分子的運輸通道?B.染色體和染色質有不同的物質和形態
C.是細胞遺傳和代謝的控制中心?D.核仁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細胞核被喻為細胞的“大腦”,下列有關細胞核的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核具有雙層膜結構?B.細胞核是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
C.核仁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D.核孔對物質進出核具有選擇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個休染色體組成為AaBb,下列相關敘述,合理的是(??? )
A.A、a(或B、b)代表兩條非同源染色體
B.B與b之間染色體片段的互換一般屬于易位
C.若A、B之間發生了染色體片段的互換,該個體不可能產生正常配子
D.若該個體為單倍體,其很可能是可育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中學同學在高一時用牽牛花做雜交實驗,高二時得到子代,結果如下表所示:
班級 | 父本 | 母本 | F1(子一代) |
一班 | 1朵紅花 | 1朵紅花 | 298朵紅花、101朵藍花 |
二班 | 1朵藍花 | 1朵藍花 | 紅花、藍花(沒有意識到要統計數量比) |
三班 | 1朵紅花 | 1朵藍花 | 紅花、藍花(沒有意識到要統計數量比) |
四班 | 1朵紅花 | 1朵紅花 | 全紅花 |
?
(1)若四個班的同學沒有進行交流,且均以為花色僅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則____兩個班的同學對花色顯隱性的判斷相反。四個班經過交流后,對該現象提出了兩種可能的假說:
假說一:花色性狀由三個復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決定藍色,A+和a都決定紅色,A+相對于A、a是顯性,A相對于a是顯性。若該假說正確,則一班同學所用的兩朵親代紅花的基因型組合方式為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兩種情況。?
假說二:花色性狀由三個復等位基因(A、a1、a2)控制,只有a1和a2在一起時才會表現為藍色,其他情況均表現為紅色,A相對于a1、a2為顯性。能否僅根據一班F1的數量比判斷哪種假說是正確的?_____________ (能、不能)。?
(2)將一班F1中的藍花進行自交,得一班F2;將二班F1中的紅花自交,得二班F2。到了高三,統計得到一班F2中紅花個體和藍花個體各占一半,則一班同學可以據此判斷自己高一時所用的兩朵紅花親本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_,并且可推測二班F2中的花色比例應為_________________,而這個推測數據和二班同學實驗得到的真實數據吻合,表示我們的假說_______(填“一”或“二”)是對的。同學們探索牽牛花花色遺傳方式的這種思路在科學研究中被稱為__________________法。?根據以上推理,請計算三班中F1中性狀分離比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將一定量的某種動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實驗小鼠體內,注射后若干天,未見小鼠出現明顯的異常表現。現將小鼠分成兩組,一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出現了呼吸困難等癥狀;另一組注射生理鹽水,未見小鼠有異常表現。實驗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癥狀出現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劑,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統
B.提取液中含有胰島素,導致小鼠血糖濃度降低
C.提取液中含有抑制性神經遞質,使小鼠骨骼肌活動減弱
D.提取液中含有過敏原,引起小鼠發生了過敏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蘭花螳螂的步足演化出現了類似花瓣的構造和顏色,還能隨花色的深淺調整身體的顏色,使它能在蘭花叢中等候以捕食獵物。蘭花螳螂的這種演化是
A.突變后經人工選擇的結果?B.人工選擇后再突變的結果
C.突變后經自然選擇的結果?D.自然選擇后再突變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有的核糖體附著在高爾基體上,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場所
B.可能發生堿基互補配對的場所有線粒體、核糖體、細胞核
C.細胞中能產生[H]和ATP的生物膜有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和線粒體的外膜
D.成熟紅細胞吸收葡萄糖需要消耗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地進行林帶建設時,單一種植了大片的樟子松林,后因松毛蟲幼蟲取食松葉,使得大批樟子松死亡,該林中鳥獸的數量和種類也大幅減少,這被稱為“不冒煙的森林火災”,而針闊葉混交林則不易產生松毛蟲爆發性危害。請回答下列問題:
(1)鳥獸的數量和種類大幅減少,導致該群落的__________多樣性降低。
(2)松毛蟲幼蟲取食樟子松松葉后,其糞便中有機物所含能量屬于________的同化量。
(3)________調節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針闊葉混交林能防止松毛蟲等單一有害種群產生爆發性危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學規劃、設計后營造的針闊葉混交林使該地重現“綠水青山”。“綠水青山”不僅讓人流連忘返,還參與調節氣候,這些主要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_____價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