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組1中,甲種與乙種分別于兩個容器中飼養,甲種數量變化為曲線A,表現為S型增長,因食物相同,飼養條件相同,所以此時乙種數量變化也應表現為S型增長,應是曲線C、D、E之一.
組2:甲種與乙種于同一容器中飼養,乙種數量變化如曲線F所示.因食物相同,所以甲種與乙種生物之間應屬于競爭關系,各組實驗中,每種動物初始數量相等,飼養條件相同,此時甲種與乙種生物數量增長都應比在組1中單獨培養慢,因而組1中乙種生物數量增長要比組2中的高,變化曲線應為C(因D、E比F在前面增長慢).
組3:乙種與丙種于同一容器中飼養,形成上、下層分離分布,一段時間后每種動物的數量均較組1少,因組1中甲種與乙種生物數量變化曲線為A、C,所以此時乙種與丙種生物數量變化曲線應為D、E.這樣一來在組2中甲種生物數量變化為曲線就是B.
2、在某些生態系統中,存在與本實驗類似的種間關系,注意了類似兩個字非常重要,是解此小題的突破口.
解答 解:(1)組1中,甲種與乙種分別于兩個容器中飼養,甲種數量變化為曲線A,表現為S型增長,因食物相同,飼養條件相同,所以此時乙種數量變化也應表現為S型增長,應是曲線C、D、E之一,此時甲種動物的種群數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
組2:甲種與乙種于同一容器中飼養,乙種數量變化如曲線F所示.因食物相同,所以甲種與乙種生物之間應屬于競爭關系,各組實驗中,每種動物初始數量相等,飼養條件相同,此時甲種與乙種生物數量增長都應比在組1中單獨培養慢,因而組1中乙種生物數量增長要比組2中的高,變化曲線應為C(因D、E比F在前面增長慢),則第40天時乙種的種群數量為600只,而容器內飼養液體積為30 mL,所以此時乙種的種群密度為20只/mL(600只/30 mL).
(2)①在玻璃溫室中放養食物相同的兩種傳粉昆蟲后,一種數量增加,另一種減少,其種間關系與實驗中的組2中的甲種和乙種生物相似,由于是種間關系,是兩種生物,應是兩條曲線B和F.
②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兩種魚,分別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臨近河岸底部,其種間關系與實驗中的組3中的乙種和丙種生物相似,由于是兩種生物的種間關系,應是兩條曲線D和E.其分布體現生物群落的水平結構.
故答案為:
(1)出生率 死亡率(兩個答案順序可互換) 20只/mL
(2)①B和F ②D和E
點評 本題考查了種群的特征及數量變化曲線、種間關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識圖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解答本題的關鍵能根據三種水生動物的關系判斷出相應的生長曲線.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由③到④過程還可以用硫酸二乙酯處理 | |
B. | ⑤×⑥的育種方式獲得的后代不育 | |
C. | 由③→⑦→⑩的過程稱為花藥離體培養 | |
D. | 由③到⑧過程可能發生突變和基因重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中第一個營養級與第二個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frac{c}{a}$×100% | |
B. | “草→兔→狼”這一關系中,狼糞便中的能量屬于d | |
C. | 縮短食物鏈可以提高能量傳遞效率 | |
D. | 流經人工魚塘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大于該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丁可表示紅細胞的細胞內液 | |
B. | 甲滲入乙中的量多于乙滲入甲中的量 | |
C. | 肝細胞周圍的液體是甲 | |
D. | 丁液中CO2濃度比甲液中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