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促胰液素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激素,由小腸黏膜產生,作用于胰腺,促進胰腺分泌胰液.
2、當人體失水過多、飲水不足或吃的食物過咸時→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受到刺激→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腎小管、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減少.同時大腦皮層產生渴覺(主動飲水).
3、寒冷時,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進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促進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促進代謝增加產熱.當甲狀腺激素含量過多時,會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分泌活動,這叫做負反饋調節.
解答 解:(1)食物和胃酸的混合物進入小腸后,可刺激小腸黏膜釋放促胰液素,該激素作用于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該激素還可抑制胃酸的分泌.
(2)嚴重嘔吐引起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從而通過刺激位于下丘腦的滲透壓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加,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乙醇可抑制該激素的分泌,故飲酒后尿量會增加.
(3)寒冷環境中,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的量受垂體的調節,而垂體的活動又受下丘腦調控,說明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級調節.機體通過反饋(負反饋)作用,使血液中的甲狀腺激素經常維持在正常的相對穩定的水平.
故答案為:
(1)促胰液素 胰腺
(2)下丘腦 抗利尿激素(ADH) 增加
(3)分級 反饋(負反饋)
點評 本題考查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區別和聯系;識記體溫調節和水鹽調節的過程,能理論聯系實際,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控制生物性狀 | |
B. | ②③過程可發生在RNA病毒的生命活動中 | |
C. | ⑤③④過程所需的原料分別是脫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 |
D. | ④過程揭示了生物的遺傳實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文中的“氣”是指乙烯,屬于生長調節劑 | |
B. | 紅柿細胞缺乏相關基因而不能合成乙烯 | |
C. | 木瓜細胞釋放的乙烯能促進紅柿的成熟 | |
D. | 木瓜細胞釋放的乙烯不能促自身的成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內紡錘體逐漸消失 | |
B. | 細胞內有中心體的存在,在細胞的兩極各有兩個 | |
C. | 赤道面處的細胞膜向內凹陷,最后縊縮成兩個子細胞 | |
D. | 細胞內染色質絲重新出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河北石家莊第二實驗中學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受精完成的標志是( )
A.雌、雄原核形成
B.精卵相遇,發生頂體反應
C.精子接觸透明帶
D.卵黃膜和透明帶間出現兩個極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山西省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1是測量神經纖維膜內外電位的裝置,圖2是測得的膜電位變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圖1中A能測出靜息電位的大小,相當于圖2中A點的電位
B.若細胞外Na+濃度適當升高,在適宜條件刺激下圖2中C點上移
C.神經纖維的狀態由A轉變為B的過程中,膜對鈉離子的通透性增大
D.若要畫出如圖2的動作電位,需要多個圖1裝置測量神經纖維不同位點的電位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西省高三10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30℃,下圖為該植物處于25℃環境中光合作用強度隨光照強度變化的坐標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點時葉肉細胞葉綠體內C5的含量最高
B.b點時植物才開始進行光合作用
C.若將溫度從25℃提高到30℃時,a、d點均上移
D.c點時該植物的O2產生量為V1-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