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碳循環伴隨著能量流動,由于生物體不能在代謝中利用散失的熱能,導致溫室效應 | |
B. | 碳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的 | |
C. | 大氣中的碳都是通過生產者的光合作用進入生物群落的 | |
D. | 植樹造林、退耕還林是解決溫室效應的最主要措施 |
分析 生態系統的功能主要包括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的特點是全球性:物質循環的范圍是生物圈,而不是局域性的生態系統. 反復利用、循環流動:物質循環,既然稱為“循環”就不像能量流動那樣逐級遞減、單向流動,而是可以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反復利用、循環流動.
解答 解:A、碳循環過程中伴隨著能量流動,溫室效應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燥燒和植被破壞,降低了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調節能力,A錯誤;
B、碳循環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的,B正確;
C、碳元素是通過生產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進入生物群落的,C錯誤;
D、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是解決溫室效應的最主要措施,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生態系統的碳循環,意在強化學生對碳循環的相關知識的識記、理解與運用,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單倍體育種明顯縮短育種年限,可迅速獲得純合品系 | |
B. | 誘變育種可產生新基因,大幅提高有利變異的比例 | |
C. | 多倍體育種能得到營養物質含量高的品種 | |
D. | 雜交育種的育種周期長,可以獲得穩定遺傳的個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制備肝細胞懸液時,可用胃蛋白酶處理肝組織塊 | |
B. | 恒溫培養箱中的CO2濃度維持在5%左右,以促進細胞呼吸 | |
C. | 為了保證細胞培養所需的無毒環境,需大量添加各種抗生素 | |
D. | 乙細胞在原代培養過程中,最終會出現停止增殖的現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DNA、RNA、多肽 | B. | DNA、RNA、氨基酸 | ||
C. | RNA、DNA、核酸 | D. | RNA、DNA、脫氧核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蛋白質多樣性的主要原因是氨基酸的排列順序 | |
B. | 該蛋白質分子中至少含有兩個羧基 | |
C. | 圖中“-”代表的化學鍵是在高爾基體中形成的 | |
D. | 形成該蛋白質分子時相對分子質量減少了68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圖1中,B、C分別屬于分解者、生產者 | |
B. | 圖1中表示呼吸作用過程的是2、3、4、5,A、C、D為B提供物質和能量 | |
C. | 若圖1中的C產生60 mol氧氣,則流入D的能量一般不超過相當于2mol葡萄糖的能量;如果A發生瘟疫,D的數量將不斷增加 | |
D. | 在圖2的食物鏈中,$\frac{②}{①}$的比值代表兔與狼 (生物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③和④分別是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省江門市高三上10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2015•銅川校級模擬)現有一生活污水凈化處理系統,處理流程為“厭氧沉淀池→曝光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著水生植物、昆蟲、魚類、蛙類等生物.污水經凈化處理后,可用于澆灌綠地.回答問題:
(1)污水流經厭氧沉淀池.曝氣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凈化.在這個過程中,微生物通過 呼吸將有機物分解.
(2)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蟲、魚類、蛙類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組成了 .(生態系統、群落、種群).在植物池的食物網中,植物位于第 營養級.植物池中所有蛙類獲得的能量最終來源于 所固定的能.
(3)生態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體性、協調與平衡、和 等原理.
(4)一般來說,生態工程的主要任務是對 進行修復,對造成環境污染和破壞的 生產方式進行改善,并提高生態系統的生產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