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關人類對遺傳物質探索歷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格里菲思的體內轉化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
B.艾弗里的體外轉化實驗采用了物質提純、鑒定與細菌體外培養等技術 |
C.赫爾希和蔡斯的實驗證明了DNA是生物界中主要的遺傳物質 |
D.煙草花葉病毒侵染煙草的實驗證明了蛋白質和RNA是遺傳物質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下列關于基因突變特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無論是低等還是高等生物都可能發生突變 |
B.生物在個體發育的特定時期才可發生突變 |
C.突變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
D.突變對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在DNA分子雙螺旋結構中,腺嘌呤與胸腺嘧啶之間有2個氫鍵,胞嘧啶與鳥嘌呤之間有3個氫鍵,F有四種DNA樣品,根據樣品中堿基的百分含量判斷最有可能來自嗜熱菌(生活在高溫環境中)的是( )
A.含胸腺嘧啶32%的樣品 | B.含腺嘌呤17%的樣品 |
C.含腺嘌呤30%的樣品 | D.含胞嘧啶15%的樣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育種專家在稻田中發現一株十分罕見的“一稈雙穗”植株,經鑒定該變異性狀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這種現象是由顯性基因突變成隱性基因引起的 |
B.該變異株自交可產生這種變異性狀的純合個體 |
C.觀察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形態可判斷基因突變發生的位置 |
D.將該株水稻的花粉離體培養后即可獲得穩定遺傳的高產品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育種的方法有雜交育種、單倍體育種、誘變育種、多倍體育種、基因工程育種等。下面對這五種育種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涉及的原理有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 |
B.都不可能產生定向的可遺傳變異 |
C.都在細胞水平上進行操作 |
D.都不能通過產生新基因從而產生新性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團頭魴(2n=48)是我國一種名貴淡水魚類。研究人員用低溫處理野生型團頭魴一定數量的次級卵母細胞,使其不分裂出極體(姐妹染色單體已分開);這些次級卵母細胞在室溫下最終發育成團頭魴。新培育的團頭魴多數為純合子,少數為雜合子。新培育的團頭魴( )
A.與野生型團頭魴之間存在生殖隔離 |
B.純合子的基因型都相同 |
C.體細胞染色體數為24 |
D.雜合子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染色體交叉互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圖為某動物個體細胞分裂某一時期示意圖,該動物基因型為AaBb,兩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其中A位于1號染色體上。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細胞活動關系最密切的激素是雄性激素 |
B.若1上出現a,則可能發生了交叉互換,也可能發生了基因突變 |
C.該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分別是1和2;3和4 |
D.若1上出現a,則該細胞減數分裂后可能產生3種或4種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經培養、攪拌、離心、檢測,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上清液帶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
A.離心時間過長,上清液中析出較重的大腸桿菌 |
B.攪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腸桿菌上的噬菌體未與細菌分離 |
C.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后,大腸桿菌裂解釋放出子代噬菌體 |
D.32P標記了噬菌體蛋白質外殼,離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對摩爾根等人得出“果蠅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這一結論沒有影響的是 ( )
A.孟德爾的遺傳定律 |
B.摩爾根的精巧實驗設計 |
C.薩頓提出的遺傳的染色體假說 |
D.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