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加熱殺死的S型菌的DNA進入R型菌細胞內,使R型菌轉化成S型菌 |
B、R型菌轉化后出現莢膜,反對者認為可能是突變所致,不能說明DNA是遺傳物質 |
C、艾弗里提取的DNA摻雜有非常少量的蛋白質,實驗中沒有完全排除蛋白質的作用 |
D、艾弗里無法使DNA與蛋白質完全分開,故該實驗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甲圖中b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對植物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c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對植物的生長起抑制作用 |
B、對向光彎曲的植物而言,若莖背光側為b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則莖向光側不可能為c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 |
C、乙圖中的效應T細胞可與各種瘤細胞發生特異性結合 |
D、乙圖中靶細胞裂解與效應T細胞內的溶酶體有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 |
B、![]() |
C、![]()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瓊脂中生長素濃度(mg/L) | 0 | 0.05 | 0.10 | 0.15 | 0.20 | 0.25 | 0.30 | 0.35 |
胚芽鞘彎曲的角度a(0) | 0 | 3 | 7 | 12 | 15 | 18 | 15 | 10 |
A、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兩重性 |
B、胚芽鞘彎曲的程度與其他激素無關 |
C、生長素濃度由0.20mg/L升至0.25mg/L時,胚芽鞘彎曲的角度逐漸增大 |
D、促進胚芽鞘生長的最適生長素濃度在0.20mg/L和0.30mg/L之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一項 | B、二項 | C、三項 | D、四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生了交叉互換 |
B、B與b的分離僅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 |
C、A與a的分離僅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 |
D、B與B的分離僅發生在減數第二次分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