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請根據教材實驗中的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顯微鏡目鏡和物鏡的組合中,放大倍數最大的是________。
A.目鏡10×,物鏡10× B.目鏡16×,物鏡10×
C.目鏡10×,物鏡40× D.目鏡16×,物鏡40×
(2)還原糖的鑒定時,加入斐林試劑后經水浴加熱,可觀察到________出現。
(3)“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的原理是________使DNA呈綠色,吡羅紅使RNA呈________。
(4)“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實驗中,植物細胞的_________相當于一層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透過,而蔗糖分子不能透過。
(5)“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實驗中,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可用酸性________________檢驗,出現的現象是由橙色變成________________。
(6)提取綠葉中的色素時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分離色素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7)“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中,裝片的制作流程為:解離→漂洗→________→制片。
【答案】D 磚紅色沉淀 甲基綠 紅色 原生質層 重鉻酸鉀 灰綠色 有助于研磨充分 紙層析法 染色
【解析】
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放大倍數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就越大,數目越少,視野越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就越小,數目越多,視野越亮。
2、還原糖與斐林試劑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產生磚紅色沉淀,斐林試劑需要現用現配,使用時要將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勻后再加入含樣品的試管中。
3、“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實驗原理是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綠能將DNA染成綠色,吡羅紅能將RNA染成紅色。利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混合染色劑對細胞進行染色,可以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4、質壁分離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內因: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細胞壁的伸縮性小于原生質層。
5、“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中,需要制作臨時裝片,其制作步驟為:解離、漂洗、染色和制片。最后觀察時,應該選取根尖分生區細胞進行觀察,分生區細胞的特點是呈正方形,排列緊密。
(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放大倍數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A放大倍數為100,B放大倍數為160,C放大倍數為400,D放大倍數為640,因此放大倍數最大的是D。
(2)還原糖與斐林試劑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會產生磚紅色沉淀。
(3)“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的原理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綠能將DNA染成綠色,吡羅紅能將RNA染成紅色。
(4)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透過,而蔗糖分子不能透過。
(5)酸性條件下,酒精可使重鉻酸鉀由橙色變成灰綠色,因此可用酸性重鉻酸鉀檢測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
(6)提取綠葉中的色素時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有助于研磨充分,常用紙層析法分離色素。
(7)“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中,裝片的制作流程為: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敘述,錯誤的是
A.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幾乎都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
B.建立生態農業可實現對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C.初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包括呼吸散失、用于生長發育繁殖及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D.能量在相鄰營養級之間傳遞效率為10% -20%,所以食物鏈的營養級一般不超過五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A.作為分解者的蘑菇被人類所食后,實現了物質在生物群落內的循環流動
B.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上全是捕食關系
C.生態系統的成分與營養結構決定著其自我調節能力的大小
D.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動植物的呼吸作用,就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生物變異及育種的敘述,正確的是
A.基因重組和染色體結構變異均屬于可遺傳的變異
B.單倍體水稻植株的高度與正常植株的高度一致
C.秋水仙素可抑制細胞分裂間期形成紡錘體
D.三倍體西瓜不育,其原因是無同源染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相關的說法,正確的有幾項( )
①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②所有生態系統必須有生產者、消費者及分解者才能維持其穩定
③自然界中的C、H、O、N等元素,不斷在無機環境和生物群落之間進行循環的過程,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④任何生態系統都需要不斷得到來自系統外的能量補充,以便維持生態系統的正常功能
⑤植物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調節屬于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中的化學信息
⑥信息傳遞對于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的穩定都有重要作用
A. 一項 B. 兩項 C. 三項 D. 四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肽和蛋白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α- 鵝膏蕈堿是一種環狀八肽,分子中含有8個肽鍵
B.3條多肽鏈、N個氨基酸組成的蛋白質在形成時產生了N個水分子
C.蛋白質變性是由于肽鍵的斷裂造成的
D.變性蛋白質不能與雙縮脲試劑發生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微生物培養與分離技術是生物學中重要的實驗技術。根據有關微生物的知識,分析回答問題:
(1)培養基的制備需要經過計算→稱量→溶化→ _________→倒平板,若所用培養基為固體培養基,則應該加入_________,熔化時需要邊加熱邊攪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離純化后對細菌進行計數,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接種,此種方法估算值往往比實際值偏_______。
(3)微生物純化培養過程中,無菌操作至關重要,操作是否符合無菌要求,可以通過觀察_______________。
(4)為達到篩選土壤中分解尿素細菌的目的,平板內的固體培養基應以尿素作為唯一的________,培養基中加入________指示劑培養后,若變紅則其中含有所需細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植物組織培養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外植體→①→②→試管苗
A.外植體可以是植物體細胞、卵細胞或花藥
B.②→試管苗過程的基礎是細胞的分裂、分化
C.將①包上人造種皮即可獲得人工種子
D.赤霉素和脫落酸也可用于植物組織培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當年,孟德爾的假說內容中不包括
A.性狀由遺傳基因控制B.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
C.不同類型配子的生存能力相等D.不同類型受精卵的生存能力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