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經處理后被健那綠和吡羅紅的混合試劑染色,其細胞核呈綠色,細胞質呈紅色 | |
B. | 在某組織樣液中加入斐林試劑后試管內無磚紅色沉淀生成,說明樣液中沒有還原糖 | |
C. | 將紅色花瓣置于大于其細胞液濃度的KNO3溶液中,顯微鏡下發現花瓣細胞的液泡顏色逐漸變淺 | |
D. | 可用改良的苯酚品紅溶液進行染色,觀察經低溫誘導的植物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變化 |
分析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的原理是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綠能將DNA染成綠色,吡羅紅能將RNA染成紅色.利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混合染色劑對細胞進行染色,可以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該實驗的操作步驟是:取口腔上皮細胞→制作裝片→用鹽酸水解→沖洗裝片→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混合染色劑進行染色→觀察.
解答 解:A、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經處理后被甲基綠和吡羅紅的混合試劑染色,其細胞核呈綠色,細胞質呈紅色,A錯誤;
B、還原糖鑒定過程中需要水浴加熱,B錯誤;
C、將紅色花瓣置于大于其細胞液濃度的KNO3溶液中,由于細胞會發生質壁分離后會自動復原,因此顯微鏡下發現花瓣細胞的液泡顏色先逐漸變深后變淺,C錯誤;
D、可用改良的苯酚品紅溶液進行染色,觀察經低溫誘導的植物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變化,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觀察細胞中DNA和RNA的分布、還原糖鑒定等實驗,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選擇的材料、實驗采用的試劑及試劑的作用、實驗現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積累.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子代不可能發生遺傳物質的變異 | |
B. | 子代可保持與親本在遺傳性狀上的差異 | |
C. | 產生的子代不會通過有性生殖產生后代 | |
D. | 可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加子代數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實驗對象 | 實驗組別 | 實驗處理方法 | 一段時間后檢測兩組鳥腦中HVC區新生神經元的數量 |
雌性幼鳥 若干 | 實驗組 | 在幼鳥皮植入含有適量雄性激素的包埋物 | |
對照組 | 在幼鳥皮下植入不含激素的包埋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樣地編號 | 植物種類數(種) | simpson多樣性指數 | 薇甘菊覆蓋度(%) | |||
引入前 | 引入后 | 引入前 | 引入后 | 引入前 | 引入后 | |
1 | 22 | 25 | 0.88 | 0.97 | 72 | 65 |
2 | 16 | 21 | 0.71 | 0.86 | 92 | 75 |
3 | 20 | 26 | 0.85 | 0.98 | 75 | 6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硬木林階段找不到生活在草地階段的植物種類 | |
B. | 在演替過程中,植物種類發生變化,動物種類也會隨之改變 | |
C. | 在演替過程中,群落的垂直結構發生了變化,但水平結構未變 | |
D. | 在演替過程中,多個木本植物的種群數量呈“J”形增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轉錄時以核苷酸為原料 | |
B. | 轉錄時RNA聚合酶能識別DNA中特定堿基序列 | |
C. | tRNA只有3個堿基,用于識別密碼子 | |
D. | 不同密碼子編碼同種氨基酸可增強密碼的容錯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都含 C、H、O、N 這4 種元素 | B. | 都是人體細胞中的能源物質 | ||
C. | 都能被相應的酶水解 | D. | 都是水溶性物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