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 B. | DNA是遺傳物質 | ||
C. | 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 | D. | 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 |
分析 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①研究著: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
②實驗材料:T2噬菌體和大腸桿菌等.
③實驗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
④實驗思路:S是蛋白質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質中幾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別標記DNA和蛋白質,直接單獨去觀察它們的作用.
⑤實驗過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體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體的DNA;原料:細菌的化學成分)→組裝→釋放.
⑥實驗結論:DNA是遺傳物質.
解答 解:由于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S是蛋白質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質中幾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別標記DNA和蛋白質,直接單獨去觀察它們的作用.實驗過程中,只有DNA分子進入細菌,所以只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而不能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更不能證明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步驟甲、乙分別是指精子獲能、胚胎分割 | |
B. | 誘導超數排卵所注射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細胞 | |
C. | 受精卵發育成早期胚胎所需營養主要來源于培養液 | |
D. | 步驟甲使用的培養液和早期胚胎培養液成分基本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陜西西安市高二上10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圖甲表示反射弧模式圖,圖乙是圖甲中某一結構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請分析回答
(1)當神經纖維的某處受刺激產生興奮時,與鄰近未興奮部位間形成了局部電流,此時,細胞膜外的局部電流方向是 部位流向____________部位。
(2)乙圖是甲圖中_____(填字母)的亞顯微結構放大模式圖,此結構叫___________,此處信號轉換模式是 ;B處膜上的“受體”的化學本質是________;如果某種藥物可以阻止A釋放的興奮性遞質的分解,則這種藥物的作用結果是 。
(3)假設a是一塊肌肉,現切斷c處。為觀察肌肉是否收縮,分別用足夠強的電流刺激e、b兩處,則發生的情況是:刺激e處,肌肉___________;刺激b處,肌肉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肺炎雙球桿菌的體內轉化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因子 | |
B. | 肺炎雙球桿菌的體外轉化實驗證明了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 |
C. | 用35S標記噬菌體的侵染實驗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攪拌不充分所致 | |
D. | 用32P、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分別說明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滅菌是指殺滅環境中一切微生物的細胞、芽孢和孢子 | |
B. | 消毒和滅菌都是采用物理方法殺滅微生物 | |
C. | 接種環一般用灼燒法滅菌 | |
D. | 常用滅菌方法有灼燒滅菌、干熱滅菌、高壓蒸汽滅菌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K值是環境條件所允許達到的種群數量最大值 | |
B. | 在K值之前,種群的數量逐漸增大 | |
C. | 不考慮遷入遷出等其他因素,K值時種群增長率為零 | |
D. | 海洋魚群在大量捕撈后,其K值會大幅降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