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甲狀腺素的形成經過合成、貯存、碘化、重吸收、分解和釋放六個過程:
1.濾泡上皮細胞從血液中攝取氨基酸,在粗面內質網合成甲狀腺球蛋白的前體,繼而在高爾基復合體加糖并濃縮形成分泌顆粒,再以胞吐方式排放到濾泡腔內貯存.
2.濾泡上皮細胞能從血液中攝取I-,I-經過過氧化物酶的作用而活化.
3.活化后的I-進入濾泡腔與甲狀腺球蛋白結合,形成碘化的甲狀腺球蛋白.
4.濾泡上皮細胞在腺垂體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的作用下,胞吞濾泡腔內的碘化甲狀腺球蛋白,成為膠質小泡.
5.膠質小泡與溶酶體融合,碘化甲狀腺球蛋白被水解酶分解形成大量四碘甲狀腺原氨酸(T4)和少量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即甲狀腺素.
6.T3和T4于細胞基底部釋放入血液.
解答 解:(1)甲狀腺球蛋白為分泌蛋白,在核糖體合成后到內質網及高爾基體加工并濃縮形成分泌顆粒,再以胞吐方式排放到腺泡腔內貯存.
(2)濾泡上皮細胞攝取I-需要載體和消耗能量,故屬于主動運輸,經過過氧化物酶的催化作用而活化后進入濾泡腔內與甲狀腺球蛋白結合,形成碘化的甲狀腺球蛋白.
(3)促甲狀腺激素能促進甲狀腺激素的分泌,是由于濾泡上皮細胞在垂體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的作用下,以胞吞方式攝取濾泡腔內的碘化甲狀腺球蛋白,成為膠質小泡,膠質小泡與圖中L所示的溶酶體融合,碘化甲狀腺球蛋白被L內水解酶分解形成大量四碘甲狀腺原氨酸(T4)和少量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即甲狀腺激素素,于細胞基底部釋放入血.
(4)甲狀腺激素進入靶細胞與核受體結合后啟動基因轉錄,促進mRNA的形成,加速新蛋白質和和各種酶的生成.幼年缺碘會患呆小癥,這說明甲狀腺激素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
故答案為:
(1)核糖體 高爾基體
(2)主動運輸 過氧化物酶
(3)垂體 胞吞 溶酶體
(4)轉錄 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
點評 本題考查了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過程,意在考查學生對動物激素調節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的理解和應用,試題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T2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 |
B. | Aa自交后代出現性狀分離是因為基因重組 | |
C. | 轉錄時RNA聚合酶的識別位點在DNA分子上 | |
D. | 同一物種的不同種群往往都會向著適應環境的方向發展進化,即共同進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年份 植物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A | 10.0 | 9.2 | 8.0 | 6.8 | 5.5 |
B | 3.0 | 2.1 | 1.1 | 0.3 | 0.1 |
C | 0.3 | 0.6 | 1.1 | 1.5 | 2.3 |
D | 3.0 | 2.0 | 0.4 | 0 | 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和遺傳的基礎 | |
B. | 減數分裂的出現明顯加快了生物進化的速度 | |
C. | 細胞在癌變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 |
D. | 細胞的衰老與凋亡并不能說明動物個體已經衰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主要植物類型 | 主要分布區域 | 昆蟲種類數 | 昆蟲密度 |
硅藻 | 低潮區(2.0m以下) | - | - |
海三棱藤草 | 中潮區(1.8-2.8m) | 47 | 4只/m2 |
互花米草 | 中高潮區(1.0-3.0m) | 30 | 2.3只/m2 |
蘆葦 | 高潮區(2.6m以上) | 65 | 14.7只/m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體長(cm) | 植食性比例(%) | 肉食性比例(%) |
0.7 | 0 | 100 |
1.4 | 0 | 100 |
2.8 | 50 | 50 |
4.2 | 75 | 25 |
6.6 | 75 | 2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