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乙圖:圖甲實線前頭畫的是表示能量流動方向,生態系統能量不循環流動的原因是生物代謝產生的熱能不能被生物體用于合成有機物(或散失的熱能不能被生物再利用),物質可以反復利用的主要原因是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經過呼吸作用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無機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
乙圖為與種群密度相關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曲線,種群密度在A~C時,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兩者的差值在增大,因此種群數量增長率逐漸增大;種群密度為C時,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此時兩者的差值最大,因此種群數量增長率逐漸最大;種群密度在C~E時,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兩者的差值在減小,因此種群數量增長率逐漸降低;種群密度為E時,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種群數量增長率為0,此時種群數量達到最大值,即K值.
解答 解:(1)由圖甲可知,無機環境中的物質和能量主要通過生產者的光合作用進入生物群落.圖中“→”表示能量流動方向.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特點,不循環流動的原因是生物代謝產生的熱能不能被生物體用于合成有機物.物質在無機環境和生物群落之間循環.物質可以反復利用的主要原因是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經過呼吸作用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無機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
(2)由圖乙,凈增長量=出生率-死亡率.在C點時,種群數量的凈增長量最大.當種群數量達到環境容納量(K值)時,出生率=死亡率.當環境阻力變小時,K值會增大.
(3)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物種豐富度增加,生產者的種類豐富和數量增多,生產者吸收的CO2量大于整個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物種豐富度增加,營養結構逐漸復雜,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增強,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升高.
故答案為:
(1)(生產者的)光合作用 能量流動方向 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缺一不可)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
(2)C 減小
(3)大于 營養結構(食物鏈、食物網)
點評 本題考查了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規律和應用、種群數量變化規律等相關內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能起催化作用的物質就是蛋白質 | |
B. | 構成蛋白質的主要氨基酸有200種 | |
C. | 指導蛋白質合成的基因中的堿基包括C、G、A、T、U | |
D. | 組成激素的化學成分均是蛋白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K+進入細胞 | B. | K+離開細胞 | C. | Na+進入細胞 | D. | Na+離開細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基因A與a、基因B與b的分離,A與B(或b)、a與b(或B)隨機組合發生在圖(1)中的D時期 | |
B. | 甲胎兒基因型為AaBb的概率為$\frac{1}{4}$ | |
C. | 若該女士在A時期某一DNA分子復制出現差錯,則胎兒甲和乙均出現突變性狀 | |
D. | 該女士在此次生殖過程中,至少有兩個卵原細胞進行減數分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生物類群 | 同化的能量(103千焦/m2/年) |
浮游植物 | 8100 |
浮游動物 | 600 |
雙翅目幼蟲 | 120 |
搖蚊幼蟲 | 900 |
太陽魚 | 210 |
鱸魚 | 3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病毒是一類具有完整細胞的生物 | |
B. | 病毒因為沒有細胞結構,所以它們不是生物 | |
C. | 病毒是一類生物,但是它沒有細胞結構 | |
D. | 病毒雖沒有細胞結構但病毒也是生命系統最基本的層次體現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