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細胞2、細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細胞 | |
B. | 細胞5屬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細胞 | |
C. | ②③過程與細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有關 | |
D. | 僅細胞4中含有合成物質a的基因 |
分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細胞①為吞噬細胞,細胞②是T細胞,細胞③是B細胞,細胞④為效應B細胞,細胞⑤是記憶細胞,物質a為抗體.
體液免疫過程為:(1)感應階段:除少數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細胞外,大多數抗原被吞噬細胞攝取和處理,并暴露出其抗原決定簇;吞噬細胞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再由T細胞呈遞給B細胞;(2)反應階段: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和漿細胞;(3)效應階段:漿細胞分泌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結合,發揮免疫效應.
解答 解:A、細胞②和③是T細胞和B細胞,起源于造血干細胞,在骨髓中成熟的是B細胞,在胸腺中成熟的是T細胞,A正確.
B、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時,記憶細胞很快分裂產生新的漿細胞和記憶細胞,B正確.
C、②和③是細胞之間的識別和傳遞,和糖蛋白有關,C正確.
D、人體細胞中含有合成物質a的基因,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只在細胞4中合成物質a的基因進行了表達,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體液免疫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制片流程為:解離→染色→漂洗→制片 | |
B. | 低倍鏡下尋找分生區的依據是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 | |
C. | 顯微鏡下絕大多數細胞中能觀察到染色體 | |
D. | 觀察中期細胞可清晰的看到染色體且隨后染色體著絲點分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4}{5}$ | B. | $\frac{15}{17}$ | C. | $\frac{7}{9}$ | D. | $\frac{19}{2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高一上期末考試文科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組成生物體的元素中,屬于微量元素的是( )
A. Zn B. P C. Ca D. 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只有興奮時,A才會有神經遞質的釋放 | |
B. | 刺激b點引起A的收縮,屬于反射活動 | |
C. | 圖示反射弧不可表示寒冷引起骨骼肌戰栗的神經調節過程 | |
D. | 若刺激a點,甲有變化,乙無變化,則證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單向傳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北省沙市高一下第六次半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假說﹣演繹法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演繹推理、檢驗推理、得出結論”五個基本環節.利用該方法,孟德爾發現了兩個遺傳定律.下列關于孟德爾的研究過程的分析正確的是
A.孟德爾所作假設的核心內容是“性狀是由位于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
B.孟德爾依據減數分裂的相關原理進行“演繹推理”的過程
C.為了驗證作出的假設是否正確,孟德爾設計并完成了測交實驗
D.測交后代性狀比為1:1,可以從細胞水平上說明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編號 | 所加溶液 | 實驗現象 |
C1 | 綠豆淀粉酶提取液 | 透明圈直徑較小 |
C2 | 稀鹽酸 | 無透明圈 |
C3 | 稀碳酸鈉溶液 | 無透明圈 |
C4 | 綠豆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鹽酸 | 透明圈直徑很小 |
C5 | 綠豆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碳酸鈉溶液 | 透明圈直徑最大 |
C6 | 蒸餾水 | 無透明圈 |
A. | C 2、C 3、C 6中綠豆淀粉酶活性已經失去活性 | |
B. | C1和C 2、C 3、C 6為對照組,C 4、C5為實驗組 | |
C. | 該實驗說明綠豆淀粉酶在酸性環境中活性較高 | |
D. | 若在C4凹穴中再滴加2滴稀碳酸鈉溶液后重復該實驗,實驗結果與C5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