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現有A、B、C、D、E、F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六種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前四周期,B元素含有3個能級,且每個能級所含的電子數相同,核外電子排布為1s22s22p2,故B為碳元素;D的原子核外有8個運動狀態不同的電子,則D為O元素;C的原子序數介于碳、氧之間,故C為N元素;E元素與F元素處于同一周期相鄰的族,它們的原序數相差3,二者只能處于第四周期,且E元素的基態原子有4個未成對電子,外圍電子排布為3d64s2,則E為Fe,F為Cu,據此解答.
解答 解:現有A、B、C、D、E、F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六種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前四周期,B元素含有3個能級,且每個能級所含的電子數相同,核外電子排布為1s22s22p2,故B為碳元素;D的原子核外有8個運動狀態不同的電子,則D為O元素;C的原子序數介于碳、氧之間,故C為N元素;E元素與F元素處于同一周期相鄰的族,它們的原序數相差3,二者只能處于第四周期,且E元素的基態原子有4個未成對電子,外圍電子排布為3d64s2,則E為Fe,F為Cu.
(1)C、N、O同周期,隨原子序數增大,第一電離能呈增大趨勢,但N元素原子2p能級容納3個電子,為半滿穩定狀態,能量較低,第一電離能高于同周期相鄰元素,故第一電離能:C<O<N,故答案為:C<O<N;
(2)A.二氧化硅屬于原子晶體,二氧化碳形成分子晶體,故點:SiO2>CO2,故A錯誤;
B.同周期自左而右電負性增大,故電負性順序:C<N<F,故B正確;
C.N2與CO為等電子體,氮氣分子中N原子之間形成3對共用電子對,化學性質穩定,CO還原性較強,二者化學性質不同,故C錯誤;
D.水分子間存在氫鍵,影響物理性質,不影響化學性質,由于非金屬性O>S,所以穩定性:H2O>H2S,故D錯誤,
故選:ACD;
(3)Fe2+離子半徑比Fe3+離子半徑大,所帶電荷少,故FeO晶格能比Fe2O3小,FeO的熔點比Fe2O3低,
故答案為:低;Fe2+離子半徑比Fe3+離子半徑大,所帶電荷少,故FeO晶格能比Fe2O3;
(4)晶胞中C原子數目=4+6×$\frac{1}{2}$+8×$\frac{1}{8}$=8,晶胞質量=8×$\frac{12}{{N}_{A}}$g=$\frac{96}{{N}_{A}}$g,若晶體的密度為ρg/cm3,則晶胞體積=$\frac{96}{{N}_{A}}$g÷ρg/cm3=$\frac{96}{ρ{N}_{A}}$=cm3,則晶胞棱長=$\root{3}{\frac{96}{ρ{N}_{A}}}$cm,C原子與周圍4個C原子形成正四面體,正四面體中心碳原子與正四面體頂點碳原子相鄰,正四面體的棱長a=$\root{3}{\frac{96}{ρ{N}_{A}}}$cm×$\frac{\sqrt{2}}{2}$,斜面高為=$\frac{\sqrt{3}}{2}$a cm,底面中心到邊的距離為$\frac{\sqrt{3}}{2}$a×$\frac{1}{3}$ cm,設中心碳原子到頂點碳原子距離為x cm,則中心碳原子到底面面心距離為$\frac{x}{3}$ cm,故正四面體的高為(x+$\frac{x}{3}$ )cm,則:(x+$\frac{x}{3}$ )2+($\frac{\sqrt{3}}{2}$a×$\frac{1}{3}$ )2=($\frac{\sqrt{3}}{2}$a)2,整理得x=$\frac{\sqrt{6}}{4}$a,及x=$\frac{\sqrt{6}}{4}$×$\root{3}{\frac{96}{ρ{N}_{A}}}$×$\frac{\sqrt{2}}{2}$=$\frac{\sqrt{3}}{4}$×$\root{3}{\frac{96}{ρ{N}_{A}}}$,
故答案為:$\frac{\sqrt{3}}{4}$×$\root{3}{\frac{96}{ρ{N}_{A}}}$.
(5)①F為Cu,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式為3d104s1 ,C與A形成的氣體N,則A為H元素,N為NH3,F的硫酸鹽為CuSO4,向CuSO4溶液中通入過量的NH3可生成[Cu(NH3)4]2+,銅離子與氨氣分子之間形成配位鍵,N原子提供孤對電子,該離子的結構式為:,
故答案為:3d104s1 ;;
②雜環上的碳原子含有3個σ鍵,沒有孤對電子,采用sp2雜化,甲基、亞甲基上碳原子含有4個共價單鍵,采用sp3雜化,故答案為:sp2、sp3.
點評 本題是對物質結構的考查,涉及核外電子排布、電負性、配合物、雜化理論、晶胞計算等,(4)中計算為易錯點、難點,需要學生理解晶胞結構,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與數學計算能力,注意理解均攤法進行晶胞有關計算,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實驗 編號 | 稀硝酸的濃度/(mol/L) | 稀硝酸的體積/mL | 溫度 /℃ | 時間 /min | 收集氣體 的體積/mL |
① | a | V | 25 | t1 | V1 |
② | V | ||||
③ | V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Mg2++2HCO3-+Ca2++2OH-→MgCO3↓+CaCO3↓+2H2O | |
B. | Mg2++2HCO3-+2Ca2++4OH-→Mg(OH)2↓+2CaCO3↓+2H2O | |
C. | Mg2++3HCO3-+3Ca2++5OH-→Mg(OH)2↓+3CaCO3↓+3H2O | |
D. | Ca2++CO32-→CaC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曲線a是使用了催化劑的能量變化曲線 | |
B. | 反應物的總鍵能高于生成物的總鍵能 | |
C. | 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4HCl(g)+O2(g)$→_{400℃}^{催化劑}$2Cl2+2H2O(g)-115.6 kJ | |
D. | 若反應生成2mol液態水,放出的熱量高于115.6kJ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兩種醋酸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分別為c1和c2,pH分別為a和(a+1),則有c1=10c2. | |
B. | 10mL0.1mol•L-1CH3COOH溶液加入等物質的量的NaOH后,溶液中有c(Na+)>c(CH3COO-)>c(H+)>c(OH-) | |
C. | 在0.1mol•L-1NaHSO3溶液中有c(Na+)=c(HSO3-)+c(SO32-)+c(H2SO3) | |
D. | pH<7的某二元弱酸是酸式鹽NaHA溶液中有c(H+)+2c(A2-)=c(OH-)+c(H2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能使高錳酸鉀褪色,不能使溴水褪色 | |
B. | 1mol阿托酸乙酯最多能與5mol H2加成 | |
C. | 能發生加成、加聚、氧化、水解等反應 | |
D. | 分子式為C11H13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2 | ① | ② | ||||||
3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
4 | 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