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興趣小組欲通過實驗方法驗證Fe2+的某些性質。
(1)在實驗前,依據Fe2+的 性,填寫了下表。
實驗操作 | 預期現象 | 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向盛有新制FeSO4溶液的試管中滴入數滴濃硝酸,振蕩 | 試管中產生紅棕色氣體,溶液顏色逐漸變黃 | Fe2++NO3-+2H+ =Fe3++NO2↑+H2O |
依照表中操作,該同學進行實驗。觀察到液面上方氣體逐漸變為紅棕色,但試管中溶液顏色卻變為深棕色。
(2)分別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兩只試管中,一只滴加幾滴KSCN溶液,溶液變為紅色,則溶液中含有 ;另一只試管滴加幾滴 溶液,產生藍色沉淀,則含有Fe2+。
(3)該小組討論認為深棕色可能是NO2或NO與鐵的某一種離子發生反應引起的。
提出猜想:
i.NO2與Fe2+發生反應 ⅱ.NO2與Fe3+發生反應
ⅲ.NO與Fe2+發生反應 ⅳ.
(4)該同學通過查閱資料,認為溶液的深棕色可能是NO2或NO與溶液中Fe2+或Fe3+發生反應而得到的。為此他利用如圖裝置(氣密性已檢驗,尾氣處理裝置略)進行探究。
步驟 | 操作及現象 | 解釋或結論 |
① | 關閉k、b,打開a,開始甲中反應一段時間后,觀察到丙中溶液逐漸變為深棕色,而丁中溶液無明顯變化。 | 溶液深棕色由 與NO或NO2反應而得到。 |
② | 停止甲中反應,打開活塞k、b、關閉a,持續通入N2一段時間。 | 該操作的目的是 |
③ | 更換新的丙、丁裝置,再這一段時間N2后關閉k,使甲中反應繼續,觀察到的現象與步驟①中相同。 | 乙瓶中發生的化學方程式為 。 |
(5)結合實驗猜想,得出結論:
溶液呈深棕色的原因,肯定成立的是猜想 ;不確定的是猜想 ,有待后續實驗進一步探究。
【答案】
(1)還原;
(2)Fe3+;K3[Fe(CN)6](或鐵氰化鉀)
(3)NO與Fe3+反應
(4)Fe3+;排盡乙裝置及導管中殘留的NO2;3NO2+H2O=2HNO3+NO;
(5)ⅲ;ⅰ
【解析】
試題分析:(1)在離子方程式Fe2++NO3-+2H+=Fe3++NO2+H2O中,Fe2+被氧化為Fe3+,顯示還原性,故答案為:還原;
(2)分別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兩只試管中,一只滴加幾滴KSCN溶液,溶液變為紅色,證明溶液中含有Fe3+,另一只試管滴加幾滴K3[Fe(CN)6](或鐵氰化鉀)溶液,產生藍色沉淀,則含有Fe2+,故答案為:Fe3+;K3[Fe(CN)6](或鐵氰化鉀)
(3)根據實驗的目的,可以提出的猜想有:i.NO2與Fe2+發生反應;ⅱ.NO2與Fe3+發生反應;ⅲ.NO與Fe2+發生反應;ⅳNO與Fe3+反應,故答案為:NO與Fe3+反應;
(4)①關閉k、b,打開a,開始甲中反應一段時間后,觀察到丙中溶液逐漸變為深棕色,而丁中溶液無明顯變化,說明溶液深棕色由Fe3+與NO或NO2反應而得到;②停止甲中反應,打開活塞k、b、關閉a,持續通入N2一段時間,目的是排盡乙裝置及導管中殘留的NO2;③更換新的丙、丁裝置,再這一段時間N2后關閉k,使甲中反應繼續,觀察到的現象與步驟①中相同,說明二氧化氮與水反應生成了一氧化氮,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NO2+H2O=2HNO3+NO,故答案為:Fe3+;排盡乙裝置及導管中殘留的NO2;3NO2+H2O=2HNO3+NO;
(5)根據上述實驗可知,溶液呈深棕色是NO與Fe2+發生反應;不確定的是NO2與Fe2+發生反應,故答案為:ⅲ;ⅰ。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H2S廢氣資源化利用途徑之一是回收能量并得到單質硫。反應原理為:2H2S(g) + O2(g) = S2(s) + 2H2O(l) △H=-632kJ·mol-1。右圖為質子膜H2S燃料電池的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電極a為電池的正極
B. 電極b上發生的電極反應為:O2+2H2O+4e=" 4" OH
C. 電路中每流過4mol電子,電池內部釋放632kJ熱能
D. 每17gH2S參與反應,有1mol H+經質子膜進入正極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硼酸(H3BO3)大量應用于玻璃制造業,以硼鎂礦(2MgO·B2O3·H2O、SiO2及少量Fe3O4、CaCO3, Al2O3)為原料生產硼酸的工藝流程如下:
已知:ⅰ.Fe3+、Al3+、Fe2+和Mg2+以氫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時,溶液的pH分別為3.2、5.2、9.7和12.4。
ⅱ.H3BO3在20℃、40℃、60℃、100℃時的溶解度依次為5.0g、8.7g、14.8g、40.2g。
(1)為了提高硼鎂礦粉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至少答兩條)
(2)“浸出液”顯酸性,含H3BO3和Mg2+和SO42-,還含有Fe2+、Fe3+、Ca2+、Al3+等雜質。“除雜”時向浸出液中依次加入適量H2O2和MgO, H2O2的作用是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MgO除去的雜質離子是 。
(3)已知H3BO3與過量的NaOH反應生成Na[B(OH)4],試寫出H3BO3在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 。
(4)“浸取”后,采用“熱過濾”的目的是 ,母液中的主要溶質有 。
(5)“母液”可用于回收硫酸鎂,已知硫酸鎂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下圖,且溶液的沸點隨壓強增大而升高。為了從“母液”中充分回收MgSO4·H2O,應采取的 措施是將“母液”蒸發濃縮,____________
(6)測定所得產品的純度:取ag 硼酸,小心加熱使其分解脫去水分(雜質受熱不分解),得殘留固體bg,則產品的純度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合物J具有抗缺血性腦損傷的作用,合成J的一種路線如下:
已知:①
②E的核磁共振氫譜只有一組峰
③C能發生銀鏡反應
回答下列問題:
(1)D所含有官能團的名稱 。
(2)由D生成E的化學方程式為 ,其反應類型為
(3)G的結構簡式為 。
(4)C的某同系物X,相對分子質量比C大14,X的結構有 種,其中核磁共振氫譜為4組峰,且鋒面面積比為1:2:2:2的是 (寫結構簡式)。
(5)由甲醛和化合物A經下列步驟可得到2-苯基乙醇。
反應條件1為 ;反應條件2所選擇的試劑為 ;L的結構簡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組成細胞的元素與化合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組成細胞的常見的元素有20多種,其中碳元素是最基本元素
B. 水是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某些生物化學反應的原料
C. 高等植物細胞的組成成分都含有纖維素和果膠
D. 細胞中的無機鹽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銅和濃硫酸反應中濃硫酸的作用為______________。
(2)B 瓶中盛有品紅溶液,觀察到品紅溶液褪色,這是因為SO2具有_______,C 瓶中盛有新制的氯水,觀察到氯水褪色,這是因為SO2具有_________。
A.氧化性 B.還原性 C.漂白性
(3)D瓶中盛有足量NaOH溶液以除去SO2,該反應的主要產物的化學式為________。
(4)充分反應后,小組同學發現銅和硫酸都有剩余。若想使剩余的銅片溶解,可再加入____________
A .HNO3 B .NaNO3 C.NaHCO3 D.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鋰空氣電池比鋰離子電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前景非常廣闊,其結構及工作原理如下圖(固體電解液只允許Li+通過),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電池工作時,正極反應式:O2+2H2O+4e-=4OH-
B.去掉固體電解液和有機電解質:電池反應發生改變
C.充電時,生成14gLi,空氣極質量增加
D.充電時,專用充電極可以有效防止空氣極腐蝕和劣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合成1 一丁醇,查閱資料得知一條合成路線:
CH3CH=CH2+CO+H2CH3CH2CH2CHO
CH3CH2CH2CH2OH
CO的制備原理:HCOOHCO+H2O,并設計出原料氣的制備裝置(如圖)。
請填寫下列空白:
(1)實驗室現有鋅粒、稀硝酸、稀鹽酸、濃硫酸、2-丙醇,從中選擇合適的試劑制備丙烯。寫出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以上裝置制備H2,在虛線框內畫出收集干燥H2的裝置圖。
(3)制丙烯時,還產生少量SO2、CO2及水蒸氣,該小組用以下試劑檢驗這四種氣體,混合氣體通過試劑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序號)
① 飽和Na2SO3溶液② 酸性KMnO4溶液③ 石灰水④ 無水CuSO4 ⑤ 品紅溶液
(4)合成正丁醛的反應為正向放熱的可逆反應,為增大反應速率和提高原料氣的轉化率,你認為應該采用的適宜反應條件是_____________。
a.低溫、高壓、催化劑 b.適當的溫度、高壓、催化劑
c.常溫、常壓、催化劑 d.適當的溫度、常壓、催化劑
(5)正丁醛經催化加氫得到含少量正丁醛的1-丁醇粗品,為純化1-丁醇,該小組查閱文獻得知:① RCHO+NaHSO3(飽和)→RCH(OH)SO3Na↓;②沸點:乙醚34℃,1-丁醇118℃,并設計出如下提純路線:
試劑1為_________,操作1為__________,操作2為__________,操作3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