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髙錳鉀(KMnO4)是一種常用的氧化劑。
(1)有下列變化:CO32-→CO2、C2O42-→CO2、Fe3+→Fe2+,找出其中一個變化與“MnO4-→Mn2+”組成一個反應,寫出該反應的配平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條件下高錳酸鉀可發生如下反應:
MnO4-+5e-+8H+→Mn2++4H2O;MnO4-+3e-+2H2O→MnO2+4OH-;MnO4-+e-→MnO42-。由此可知, 高錳酸根離子(MnO4-)反應后的產物與______有關。
(3)高錳酸鉀溶液可代二氧化錳用來制取Cl2,氧化劑和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______。
(4)高錳酸鉀溶液與硫化亞鐵有如下反應:10FeS+6KMnO4+24H2SO4→3K2SO4+6MnSO4+5Fe2(SO4)3+ 10S+24H2O,若上述反應前后固體的質量減少了2.8 g,則FeS與KMnO4之間發生電子轉移的數目為______個。
【答案】 略 酸堿性 1:5 0.15NA
【解析】試題分析:(1)CO32-→CO2、C2O42-→CO2、Fe3+→Fe2+,其中發生氧化反應的只有C2O42-→CO2,故能有C2O42-與MnO4- 發生反應,其反應方程式為2MnO4-+5C2O4 2-+16H+═10CO2↑+2Mn2++8H2O
(2)根據離子反應方程式可知,在酸堿條件不同下,高錳酸根反應后得到的產物不同。
(3)高錳酸鉀用來制取Cl2,反應方程式為2KMnO4+16HCl(濃)═2KCl+2MnCl2+5Cl2↑+8H2O中,化合價升高的Cl元素所在的HCl反應物是還原劑,化合價降低的Mn元素所在的反應物KMnO4是氧化劑。其中所有Mn元素化合價降低,10原子Cl化合價升高,故氧化劑和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1:5。
(4)10FeS + 6KMnO4 + 24H2SO4 → 3K2SO4 + 6MnSO4 + 5Fe2(SO4)3 + 10S + 24H2O,反應物中固體為FeS,產物中固體為單質S,反應前后質量減少2.8g,根據差量法計算可知,共有0.05molFeS發生反應,故其中S元素為0.05mol。由S2-→S零價,轉移電子數目為0.05mol×2=0.1mol電子。故發生電子轉移的數目為.1Na。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泄漏,對周圍土地、海域產生影響。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先后檢測出放射性物質131I,含量較低,對人們的生活、健康沒有造成影響。下列對131I的敘述錯誤的是
A. 131I的質量數為131 B. 131I原子核外有5個電子層
C. 1mol131I的質量為131 D. 131I核外最外層電子數為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同學們為探究鹵素單質氧化性的強弱,進行了以下實驗。請填寫下列空白。
(1)實驗一:向盛有少量溴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振蕩,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蕩后靜置。觀察到液體分為兩層,下層呈___色。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其中的氧化劑是_____。
(2)實驗二:向盛有少量碘化鈉的試管中滴加少量_____,振蕩,再加入四氯化碳,振蕩后靜置。觀察到液體分為兩層,下層呈_____色。由此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
(3)綜合以上兩個實驗,最終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
(4)小明提出可將氟氣通入氯化鈉溶液中,若觀察到有氣泡冒出,即可證明氟氣的氧化性強于氯氣。同學們認為此方案不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定條件下,下列反應不能自發進行的是( )
A. 2O3(g)=3O2(g) ΔH<0 B. (NH4)2CO3(s)=NH4HCO3(s) + NH3(g) ΔH>0
C. 2CO(g)=2C(s) + O2(g) ΔH>0 D. 3Fe(s)+2O2(g)=Fe3O4(s) ΔH<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年10月5日,法國、美國和荷蘭三位科學家因在“分子機器設計合成”做出貢獻而榮獲該年度諾貝爾化學獎。他們利用原子、分子的組合,制作出了最小的分子馬達和分子車。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化學家可以在微觀層面上操縱分子和原子,組裝分子材料
B. 化學是一門具有創造性的科學,化學的特征就是認識分子和制造分子
C.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質的一門自然科學
D. 化學變化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和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熱化學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A.甲烷的燃燒熱△H=﹣890.3kJ/mol,則甲烷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
B.一定條件下,將0.5 mol N2和1.5 molH2置于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生成NH3放熱19.3kJ,其熱化學方程式為:N2(g)+3H2(g)2NH3(g)△H=﹣38.6 kJ/mol
C.在101kPa時,2gH2完全燃燒生成液態水,放出285.8 kJ熱量,氫氣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表示為:2H2(g)+O2(g)═2H2O(l)△H=﹣571.6 kJ/mol
D.HCl和NaOH反應的中和熱△H=﹣57.3 kJ/mol,則H2SO4和Ba(OH)2反應的中和熱△H=2×(﹣57.3)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需要加熱才能發生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
B.放熱的反應在常溫下一定很容易發生
C.反應是放熱的還是吸熱的必須看反應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
D.吸熱反應在一定的條件下也能發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研究小組為了研究不同條件下金屬鋁粉在過量稀硫酸中的溶解性能,設計如下實驗。已知:c(H2SO4)=4.5mol·L-1,反應均需要攪拌60min。
編號 | 溫度/℃ | 加入某鹽 | H2SO4體積/mL | H2O體積/mL | 鋁粉加入量/g | 鋁粉溶解量/g |
① | 20 | 不加 | 40 | 0 | 2.0050 | 0.0307 |
② | 80 | 不加 | 40 | 0 | 2.0050 | 0.1184 |
③ | t1 | 不加 | 20 | V1 | 2.0050 | ﹨ |
④ | t2 | 5mL0.01mol·L-1 CuSO4溶液 | 20 | V2 | 2.0050 | ﹨ |
(1)實驗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了獲得鋁粉溶解量,還需要測量的數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①和③是為了研究硫酸的濃度對該反應的影響,則t1=________℃,V1=________mL。
(3)實驗③和④是為了研究加入CuSO4溶液對該反應的影響,則t2=_______℃,V2=______mL。
(4)研究表明,在相同條件下加入少量CuSO4有利于Al的溶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室溫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電離的c(OH-)為
A. 1.0×10-7 mol.L-1 B. 1.0×10-6 mol.L-1
C. 1.0×10-1 mol.L-1 D. 1.0×10-12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