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及試劑 | 編號 | 無色NaClO3溶液用量 | 試管中溶液顏色 | 淀粉KI試紙顏色 |
![]() | 1 | 0.05mL | 淺黃色 | 無色 |
2 | 0.20mL | 深黃色 | 無色 | |
3 | 0.25mL | 淺黃色 | 藍色 | |
4 | 0.30mL | 無色 | 藍色 |
編號 | 6.0mol•L-1 H2SO4 溶液用量 | 試管中溶液顏色 | 淀粉KI試紙顏色 |
5 | 0.25mL | 淺黃色 | 無色 |
6 | 0.85mL | 無色 | 藍色 |
分析 (1)加入0.20mL NaClO3后,溶液顏色變為深黃色,淀粉KI試紙顏色變藍色,說明氯酸根離子具有氧化性能氧化碘離子為單質碘;
(2)①加入0.30 mLNaClO3后,溶液為無色,NaClO3溶液用量增加導致溶液褪色的原因是過量的NaClO3溶液與(1)中的反應產物繼續反應,同時生成Cl2;取少量實驗4中的無色溶液進行如圖實驗,進一步佐證其中含有IO3-,
②將實驗4中的濕潤淀粉KI試紙替換為濕潤的淀粉試紙,再滴加0.30mL 1.33mol•L-1NaClO3溶液后,發現濕潤的淀粉試紙沒有明顯變化,說明無碘單質生成,NaClO3溶液用量增加導致溶液褪色的原因是過量的NaClO3溶液與(1)中的反應產物繼續反應,同時生成Cl2;說明是氯氣的氧化性以后碘離子生成了碘單質;NaClO3溶液用量增加導致溶液褪色的原因是氯酸根離子以后碘單質為碘酸根離子;
(3)①對比實驗5和6,硫酸用量不同試管中溶液顏色不同說明氫離子濃度不同氯酸根離子以后碘離子產物不同;
②實驗6的現象是氯酸根離子以后碘離子生成碘酸根,通式生成氯氣能使濕潤的淀粉KI試紙變藍色.
解答 解:(1)加入0.20mL NaClO3后,溶液顏色變為深黃色,淀粉KI試紙顏色變藍色,說明氯酸根離子具有氧化性能氧化碘離子為單質碘,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O3-+6I-+6H+═Cl-+3I2+3H2O,
故答案為:ClO3-+6I-+6H+═Cl-+3I2+3H2O;
(2)①取少量實驗4中的無色溶液進行如圖實驗,無色溶液中加入試劑X變為黃色,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得到下層紫紅色,說明生成了碘單質,加入的試劑具有還原性,能和碘酸根離子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碘單質,選擇c選項的NaHSO3溶液,a選項含碘單質不能驗證,b為高錳酸鉀溶液具有氧化性,不符合要求,進一步佐證其中含有IO3-,所選試劑為c,
故答案為:c;
②將實驗4中的濕潤淀粉KI試紙替換為濕潤的淀粉試紙,再滴加0.30mL 1.33mol•L-1NaClO3溶液后,發現濕潤的淀粉試紙沒有明顯變化,說明無碘單質生成,排除易升華的I2對濕潤淀粉KI試紙檢驗Cl2的干擾,NaClO3溶液用量增加導致溶液褪色的原因是過量的NaClO3溶液與(1)中的反應產物繼續反應,同時生成Cl2;說明是氯氣的氧化性以后碘離子生成了碘單質;NaClO3溶液用量增加導致溶液褪色的原因是氯酸根離子以后碘單質為碘酸根離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ClO3-+I2═Cl2↑+2IO3-,
故答案為:排除易升華的I2對濕潤淀粉KI試紙檢驗Cl2的干擾;2ClO3-+I2═Cl2↑+2IO3-;
(3)①對比實驗5和6,硫酸用量不同試管中溶液顏色不同說明氫離子濃度不同氯酸根離子以后碘離子產物不同,獲得的結論是ClO3-和I-的反應規律與H+(或H2SO4)的用量有關,
故答案為:ClO3-和I-的反應規律與H+(或H2SO4)的用量有關;
②實驗6的現象是氯酸根離子以后碘離子生成碘酸根,通式生成氯氣能使濕潤的淀粉KI試紙變藍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6ClO3-+5I-+6H+═3Cl2↑+5IO3-+3H2O,
故答案為:6ClO3-+5I-+6H+═3Cl2↑+5IO3-+3H2O.
點評 本題考查了物質性質的實驗驗證、物質反應的現象、物質用量不同反應產物不同發生反應的現象不同,注意反應用量的分析判斷,掌握基礎是解題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0.5 mol O3與11.2 L O2所含的分子數一定相等 | |
B. | 標準狀況下,11.2 L由N2與CO組成的混合氣體含有的原子數目為NA | |
C. | 標準狀況下,22.4 L的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數為NA | |
D. | 常溫常壓下,22.4 L的NO2和CO2混合氣體含有2NA個氧原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溶液中OH-向電極a移動 | |
B. | O2在電極b上發生還原反應 | |
C. | 負極的電極反應式為:2NH3-6e-+6OH-=N2+6H2O | |
D. | 反應消耗的NH3與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4: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實驗操作 | 現象 | 結論 | |
A | 在試管中加入35mLNaAlO2溶液,再加入 過量稀鹽酸,邊加邊振蕩 |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 制得A1(OH)3膠體 |
B | 向兩支盛有KI3溶液的試管中,分別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 | 前者溶液變藍,后者有黃色沉淀 | KI3溶液中存在平衡:I3-?I2+I- |
C | 將濃硫酸和乙醇混合加熱,產生氣體通入酸性KMnO4溶液 |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產生了乙烯 |
D | 淀粉溶液中加入幾滴稀硫酸,水浴加熱幾分鐘,再加入新制銀氨溶液,水浴加熱 | 無明顯現象 | 淀粉未發生水解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Z的濃度可能為0.3mol/L | |
B. | 平衡時X2、Y2的轉化率相等 | |
C. | 平衡時,Y2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為2:1 | |
D. | 若平衡后再改變外界條件,升高溫度,則反應的平衡常數將變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④>②>③>① | B. | ④>③>②>① | C. | ②>③>①>④ | D. | ③>②>①>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8 | B. | 9 | C. | 10 | D. | 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② | B. | ②④ | C. | ③④ | D. | ①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