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與環境、材料、信息、能源關系密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半導體行業中有一句話:“從沙灘到用戶”,計算機芯片的材料是二氧化硅
B.綠色化學的核心是利用化學原理治理環境污染
C.將煤氣化或液化,獲得清潔燃料
D.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接近于2.5×10-6 m的顆粒物,也稱細顆粒物,這些細顆粒物分散在空氣中形成混合物具有丁達爾效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江西省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數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0.84 g晶體中陰離子數為0.01NA
②常溫下,1L0.1 mol·L-1 Na2CO3溶液中陰離子數目之和大于0.1 NA
③常溫常壓下,0.3molCl2通入水中,充分反應后轉移電子數目為0.3 NA
④7.8g 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陰離子數等于0.1 NA
⑤標準狀況下,22.4LSO3 的分子數為NA
⑥標準狀況下,22.4LNO和11.2L O2混合后氣體的分子總數等于NA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江西五校高三第一次聯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下列條件下,能大量共存的微粒組是
化學式 | CH3COOH | HClO | H2CO3 |
電離常數(25℃) | Ki =1.7×10-5 | Ki =3.0×10-8 | Ki1=4.3×10-7;Ki2=5.6×10-11 |
A.c(H+)=1×10-14mol/L的溶液:K+、Na+、AlO2-、S2O32-
B. 上表提供的數據下:HClO 、HCO3-、ClO-、CO32-
C.能與Al反應生成H2的溶液:NH4+、Ca2+、NO3-、I-
D.中性的溶液中:CO32-、Na+、SO42-、A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江蘇省蘇州市高三9月學情調研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依據相關實驗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A.向溶液X中滴加鹽酸無明顯現象,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則X中含有SO42-
B.向1mL l% NaOH溶液加入2 mL 2%的CuSO4溶液,振蕩后滴加0.5 mL 5%葡萄糖溶液,加熱,未出現紅色沉淀,證明葡萄糖中不含醛基
C.用干凈的鉑絲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燈外焰上灼燒,發現火焰呈黃色,則溶液中含Na+
D.檢驗某補鐵藥片(主要成分為亞鐵化合物)是否氧化變質,使用氯水和硫氰化鉀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江蘇省蘇州市高三9月學情調研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常溫下,0.05 mol·L-1 Fe2(SO4)3溶液中含Fe3+數目為0.1NA
B.標準狀況下,22.4 L甲苯中含C-H數目為8 NA
C.常溫下,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氮原子數目為0.2 NA
D.1 mol氯氣和足量NaOH溶液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目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江蘇省淮安市協作體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學生實驗小組用50 mL 0.50 mol·L-1的鹽酸與50 mL 0.50 mol·L-1的NaOH溶液在右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
(1)圖中裝置缺少一種儀器,該儀器名稱為______。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
A.小燒杯內殘留有水,會使測得的反應熱數值偏小
B.酸、堿混合時,應把量筒中的溶液緩緩倒入燒杯的溶液中,以防液體外濺
C.燒杯間填滿碎紙條的作用是固定小燒杯
D.可用相同濃度和體積的硝酸代替稀鹽酸溶液進行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江蘇省淮安市協作體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氫氧燃料電池可以使用在航天飛機上,其反應原理示意圖如右下圖。下列有關該氫氧燃料電池的說法錯誤的是
A.該電池工作時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B.電流從電極b經外電路流向電極a
C.該電池中的電極b是正極
D.在電極a上發生還原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江蘇省淮安市協作體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對于任何一個平衡體系,采用以下措施,一定會使平衡移動的是
A、加入一種反應物 B、升高溫度
C、對平衡體系增加壓強 D、使用催化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江蘇省無錫江陰市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一定條件下,在一恒容密閉容器中,能表示反應 X(g)+2Y(g)2Z(g) 一定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是
①容器中氣體的密度不再發生變化
②X、Y、Z的濃度不再發生變化
③容器中的壓強不再發生變化
④單位時間內生成2n mol Z,同時消耗2n mol Y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